↑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主要得益于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材料现象

    A. 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 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

    C. 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   D. 表明权力制衡己被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 郡县制度

    B. 皇帝制度

    C. 行省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和社会秩序,但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的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

    B.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

    C.诸侯国实力壮大

    D.后世周天子素质日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A.天子

    B.诸侯

    C.士

    D.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家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

    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各地的交流

    B.防范地方割据

    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D.强化地方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述中国古代历史说:“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又说:“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杜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看,这一评述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制度毫无进步可言

    B.君主专制导致政治腐败

    C.专制政治加速社会动荡

    D.专制政体失调节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

    B.汉

    C.宋

    D.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冯金朋在《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说:“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表明

    A.中世纪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

    B.抽签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均等机会

    C.城邦公职向全体平民开放

    D.抽签带有强烈的寡头政治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

    A.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

    B.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

    C.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

    D.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

    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

    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最能体现罗马法这种创制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一段场景: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专制君主,掌握国家实权

    B.议会行使立法权,英王掌握行政权

    C.议会拥有决策权,国王对议会负责

    D.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决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英国下议院的会场,开会时,执政党与在野党各自分开就座。这反映了英国政治的特点是

    A.首相握有实权

    B.君主“统而不治”

    C.议会对君主负责

    D.政党对垒,交替执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6年11月8日,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特朗普总统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

    B.特朗普总统必须对国会和宪法负责

    C.特朗普总统该届任期为四年

    D.共和党一直是美国的执政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早在殖民时代。北美殖民地就曾仿效英国建立了议会,在经过了独立战争时期强势的大陆会议和独立之初的软弱的邦联议会后,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选择了两院制的国会。美国这一选择反映的指导思想是

    A.议会主权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这说明此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维护了国家政治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美国与法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

    A.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

    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部门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B.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C.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D.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英国《权力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亲政后,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其原因除了仁宗性情宽厚,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自外,还有:

    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就勒石三成,“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至仁宗时期,“祖宗之法不可废”正式提出。

    北宋吸取了五代的教训,为了防止武官势力势力的过分膨胀以致于威胁社稷,宋自建国起确定了“以文官治天下”的国策。宋实行“兴文教,抑武事”,大兴科举,取士不再以家世门第为标准。

    皇权与相权自古便是封建统治阶级很难权衡的关系,宋太祖在设置国家机构时,分割相权以防宰相权力过大,而仁宗则运用政治手段培养了独立于皇权与相权的第三股势力——台谏,其实力的渐渐增长,得以与相权相抗衡。

    ——王润生《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仁宗亲政后的政治格局及其成因》

    材料二

    宋代皇帝优礼士大夫,就是为了与其共同治理天下,赵匡胤定下的这个调子,为以后的士大夫纷纷发挥,渐渐消磨去其本意,使之更适合自身利益,反而成了制约皇权的理论基础之一。宋代士大夫在限制皇权的斗争中,始终做着顽强的努力,而宋代皇帝在被“批龙鳞”“犯天颜”之际虽时有震怒,多数情况下允许甚至鼓励直言。

    士大夫制约皇权的另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即抵制、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竟当着使者的面将手诏焚烧,并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焚诏之举,表明毫无商量余地,也表明对宋真宗不妥当旨意的蔑视。

    制约皇权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危险。与皇帝相比,士大夫个人毕竟人微言轻,传统的忠君观念根深蒂固,大原则不可也无意更改,便想方设法,利用种种手段来达到目的。苏辙言: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神权(天)、史官之权被宋代士大夫充分发挥,犹如尚方宝剑,成为制约皇权的有力武器。

    人的言行、思想与受教育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出自宫中、与社会很少直接接触的皇帝而言,尤其如此。储君即位之前,几乎都在受教育阶段,定期不定期地时常接受士大夫的儒学教育。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仁宗时期出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限制的方式。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是中外史学界中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就是说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摘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普法)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你同意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运用所学史学知识加以说明。(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1年宪法体现“普鲁士的霸权”的原因和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