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甲(无所用心/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遐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zhǐ)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翩,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tūn)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  乙 (世界/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  丙 (感情/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__________;心肠热,故__________。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__________;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__________。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dàn)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sù)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祉(zhǐ)    目不遐接

    B. 朝暾(tūn)    鬼话连翩

    C. 怪诞(dàn)    惊魂甫定

    D. 悚(sù)然     钻之弥坚

    2.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用心   世界   感情

    B.无所适从   视界   俗情

    C.无所用心   视界   俗情

    D.无所适从   世界   感情

    3.文中划线处依次填入下列各词,顺序正确的是(   )

    A.悲慨万端  是非不管  冷眼看穿  热肠挂住

    B.是非不管  悲慨万端  热肠挂住  冷眼看穿

    C.热肠挂住  悲慨万端  是非不管  冷眼看穿

    D.冷眼看穿  是非不管  热肠挂住  悲慨万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3月l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身事外,像青岛38元一只“天价虾”的现象依然存在。

    B.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C.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D.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弘壮观。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纪念大会、文艺演出、书画联展等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B.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对4100多名年龄20岁到24岁的年轻人研究一年后发现,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压力增大、睡眠紊乱以及沮丧抑郁等问题。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她是著名记者,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成都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父子》,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

    要求:①描述画面情景;②运用两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6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传统与小传统

    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现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象,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笸箩”,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责与戏、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建的“礼生”、北方的“乡秀才”,在乡村是很尊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有时,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

    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家庭放大就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尊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

    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比如“四郎探母”,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十五贯”,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隔江救阿斗”,就传达了忠义的伦理。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

    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传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传统”是经过有自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子少数上层人的正统文化、学者文化。

    B.“大传统”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

    C.“大传统”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人由此形成相互认同的阶层。

    D.“大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文化中“小传统”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传统”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教育,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

    B.“小传统”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

    C.“小传统”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族活动,传达有关家族历史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报应等。

    D.“小传统”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德规则。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

    B.中国文化中的“小传统”没有形诸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象的。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套知识和道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

    C.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礼仪、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的“知识”有相通之处。

    D.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大传统”和“小传统”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他们既是“大传统”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对象,无形中参与了“小传统”的建设和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开州名人林贵福

    陈汉南

    开州近两百年出了三个大名人:刘伯承、李宗羲、林贵福。刘伯承自不必说;李宗羲当过两江总督;唯独林贵福,出了开州,几乎没有人知道。

    林贵福是开州临江镇人,名字谐音灵鬼符。在开州,鬼点子多又好捉弄人的人,常常会被骂成“真是个灵鬼符”。

    小时候,林贵福和李宗羲是同学,很聪明,却不爱读书。

    有一年中秋,盛山书院的掌院把林贵福和李宗羲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在后花园赏月、吟诗、作对,掌院兴致极高时,指着盘中的月饼说:“龙凤饼。”

    李宗羲立马就对答说:“鸳鸯糕。”

    林贵福不答,只笑。逼急了,他说:“我……对,狗熊包!”

    掌院一听,气极了,吩咐下人把林贵福赶出院门。人散后,掌院还气,心中怒骂:“不识抬举的东西!”

    还没骂完,突然顿悟:龙凤,一兽一禽;鸳鸯,两禽无兽。掌院拍掌一笑,气就消了,虽说“狗熊包”登不得大雅之堂,但狗熊,一畜一兽,倒比“鸳鸯糕”来得工整,他叹息道:“此儿不可小视。”

    林贵福母亲病重,父亲请来一神汉,忙碌一阵后,取走了十块大洋加一块腊肉。林贵福阻挡不了,气不过,就悄悄在神汉的背篓上系了一根麻绳,还在绳尾系两块笋壳。

    神汉赶夜路,听得背后有嚯嚯的响动,以为是鬼,念咒语挥桃木剑都没有用,走得越快声音越急,最后神汉被吓晕在山路上。早晨太阳出来,神汉发现了背篓上的秘密,羞愧难当,从此再也不敢装神弄鬼了。

    李宗羲进京赶考,邀林贵福一同前往,林贵福说:“功名利禄梦一场,何必他乡认故乡。不去!”

    开州衙内听说林贵福很聪明,不服气,找到他,故意刁难,说:“听说你鬼点子多,我们来打个赌,如果你能在三天之内,找个女人给你提裤子,我就输你良田十亩;如果不行,你就输我,怎样?”

    林贵福哈哈一笑,说:“哪用三天?就今日吧!”

    临江镇南有条河叫南河,河边有块麻柳树林,林贵福让衙内等人藏在里面看,不能出声,林外有一座浮桥。

    浮桥是川东一带的特色,小河中放入几个木蹬子,木蹬子之间搭块尺把宽的木板,木板相连,行人就可以过河了。若是有两人相向而过,那就必须得有人让到木蹬子上去才行。

    林贵福找来几根稻草系住裤子,一手摊一砣嫩豆腐等着。不久,他看见一个妇人上了浮桥,就急忙钻出林子从桥的这头也上去,走到桥中间,那妇人见林贵福的样子,远远地就让到了木蹬子上。

    林贵福走到妇人身旁,一鼓气,嘭的一声,腰上的草绳就断了。那个时候人们都是穿的大腰裤,草绳一断,裤子一下子就掉到了脚颈颈儿。那妇人吓了一跳,差点掉入河中,看林贵福那个样子就羞红了脸,骂道:“你个背时鬼,要死啊!”

    林贵福装出无辜的样子,央求道:“大姐,行行好,帮个忙。你看我两手不空,豆腐又这么嫩,转不得手。”

    那妇人前后一看,没人,林贵福垮着个裤子站在浮桥中间也不是办法,自己还过不去,就帮他把裤子提了起来。

    衙内当着那么多人打的赌,不好反悔,林贵福却将赢来的良田转赠给了盛山书院,掌院很感动,想搞个捐赠仪式,林贵福说:“不义之财,用在传义之地,功过相抵,不可兴师动众。”

    林贵福胜了衙内,在开州的名气就更大了,但都说他是狗肉包子上不得席。一次,临江镇街上几个混混儿拦住他,说:“你不是会扯谎吗?你就扯个谎让我们听一下,如果不是谎,我们就不放你走。”

    林贵福急慌慌地说:“莫涮坛子,我哪有时间给你们扯谎,今晚周老爷办堂会,请了两个戏班子,要我去帮忙打灯油!”

    周老爷是临江镇镇长,混混儿们一听周老爷要办堂会,就放了林贵福,早早地来到戏楼前等候,直到天完全黑尽,他们才明白原来是上了林贵福的当。

    林贵福在开州民间流传的故事还很多,就不一一叙说了。刘伯承、李宗羲和林贵福,他们在《开州志》里都有记载。只不过,刘伯承、李宗羲记在正文《人物传》里,而林贵福是记在附录《逸事轶闻》里的。李宗羲1884年离世,享年六十六岁,林贵福1920年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小说月刊》2015年01期)

    1.小说采用什么叙述方式?写了几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2.小说中的林贵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和结尾提到刘伯承、李宗羲,这对塑造林贵福这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以“开州名人林贵福”为题目?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的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①,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慈少仕东莱本郡为奏曹吏,郡与州有隙,州章劾之,慈以计败其章,而郡得直②。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慈为求救于平原,突围直出,竟得刘备兵解融之难。后刘繇为扬州刺史,慈往见之,会孙策至,或劝繇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遇策,便前斗,正与策对,得其兜鍪③。及繇奔豫章,慈为策所执,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又称其烈义,为天下智士,释缚用之。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策命抚安繇之子,经理其家。孙权代策,使为建昌都尉,遂委以南方之事,督治海昏。至卒时,才年四十一,葬于新吴,今洪府奉新县也,邑人立庙敬事。乾道中封灵惠侯,予在西掖当制,其词云:“神早赴孔融,雅谓青州之烈士。晚从孙策,遂为吴国之信臣。立庙至今,作民司命④。揽一同之言状;择二美以建侯,庶几江表之间,尚忆神亭之事。”盖为是也。

    (选自洪迈《容斋续笔•卷三•太史慈》略有改动)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⑤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注释】①冀:比冀,比较。②直:澄清。③兜鍪:头盔。④作民司命:被人们尊敬地奉养。⑤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遣人讯问其母         讯问:探访问候

    B.慈为求救于平原         求救:请求救兵

    C.经理其家             经理:经营管理

    D.孙权统事             统事:统领事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慈以计败其章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慈往见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为天下智士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果如期而反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B.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C.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D.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慈聪颖机智,为人豪侠仗义。他年轻时担任本郡的属吏,用计破坏了州官对郡守的诬告,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太史慈智勇双全,是个孤胆英雄。他为了报答恩情,单骑突围,到平原搬来了刘备的救兵,解了北海郡守孔融的围。

    C.太史慈笃守信义,大有名士风范。孙策让他去北方安抚旧主刘繇的儿子,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回来了,结果他如期回到军营。

    D.太史慈志向高远,可谓个大丈夫。他认为应当提着七尺宝剑护卫天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惜他正值壮年,抱憾而终。

    5.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使慈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遇策,便前斗,正与策对,得其兜鍪。

    (2)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媒体上一则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新入学的研究生郝相赫在微信中对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两位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系出言不逊——皆称之为“垃圾”;他的导师孙家洲教授在劝导无果的情况下,宣布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随即郝相赫用实名微博发表《情况说明》加以辩解,后又收回《情况说明》表示“我充分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多么年少无知,一定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有人指摘孙教授小题大做有失风范,太过小气;也有人觉得郝相赫太过轻狂,咎由自取;有人说……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