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它们所代表的流派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儒、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此认知论的是朱熹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材料认为万物皆有理

    D.提出此主张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科学之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

    A.天道自然无为

    B.以无事取天下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祸兮,福之所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信仰得救;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你使我们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B.“你以非凡的智慧和犀利的思想,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了一粒粒种子”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你是思想之王”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革命战士的斗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伏尔泰

    D.王阳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C.希腊城邦的兴起

    D.希腊公民社会地位的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下边宋代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

    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④绘画展现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

    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有流之说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

    B.墨法道

    C.儒佛道

    D.儒墨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②主张向西方学习③不反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③该书系统介绍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④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时代特点影响绘画作品的风格,北宋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的时代背景包括

    (1)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

    (2)文人阶层不断扩大

    (3)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4)理学的兴起是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

    A.(1)(2)(3)

    B.(1)(3)(4)

    C.(1)(2)(4)

    D.(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A.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B.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后人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材料三: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什么?朱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儒家思想在宋朝、明朝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体系?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