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7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7 题
  1.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据此可知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A.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B.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

    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

    C.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D.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若昔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他能得出此结论是因为看到了

    A.珠算的创制应用

    B.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

    C.《授时历》颁布

    D.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被采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

    C.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D.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的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

    A.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

    B.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C.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是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②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智慧结晶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

    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

    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

    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

    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

    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儒者”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者”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爱护与阐扬真理起见,下列命题将在文学和神学硕士及常任讲师马丁路德

    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举行讨论。凡不能到会和我们口头辩论的,请以通讯方式参加。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

    (35)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37)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

    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

    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

    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三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

    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