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2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因材施教     D.兼爱非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专制皇权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 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

    A.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主张“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鞭挞程朱理学,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及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调查,乃至亲自实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  )

    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

    C.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D.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柳治微《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造纸术的突破       B.科举制的完善

    C.印刷术的发展       D.图书买卖兴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注重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诞生于唐末五代的出书与卖书二合一的书坊,北宋至明清时期更加盛行,在大街小巷的书坊里,图书丰富多彩,都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反映了( )

    A.封建文人有自由发挥之地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科举考试促进文化的繁荣      D.封建政府扶植文化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他们)发起一个崇古运动,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时代有关的东西。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早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沟通欧亚商路的荷兰航海家

    C.宣扬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D.构筑光影色彩的印象派画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 哥白尼     B.达尔文     C. 达·芬奇     D.牛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授时历》、《神曲》

    C.《天下郡国利病书》、太阳中心说

    D.《窦娥冤》、《哈姆雷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需对它作新的表述。”文中的“这一理论”指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达尔文进化论               D.马克思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孔子改制考》               D.《庶民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C.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

    A.重视道德    B.学识优先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  )

    A.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B.纠正“左”倾错误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破除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D.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科学的旅程》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B.成功发射“东方红-1”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    B.2     C.3    D.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材料二 1933年7月, 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 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