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8 题
  1.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

    A.Pu与U互为同位素

    B.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Pu与U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NaH       C.H2SO4       D.NH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表述不符合元素周期律的是

    A.酸性:H3PO4>HNO3>HClO4

    B.热稳定性:HF>H2O>NH3

    C.离子半径:F->Na+>Mg2+

    D.还原性:HI>HBr>H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向盐酸中加浓H2SO4时,会有白雾生成,不是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不是CuSO4

    B.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3

    C.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Cu和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同温同压下,在3支体积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充满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c2、c3(假设溶质全在试管中),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1>c2>c3     B.c1>c3>c2 

    C.c1=c3>c2        D.c1=c2>c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l2通入Na2CO3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gNO3溶液中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大小  

    B.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C.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D.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SO2,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BaSO3       B.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

    C.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D.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X、Y、Z是短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最多有一种强酸

    C.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强

    D.常温下X、Y、Z的单质不可能均与盐酸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的非金属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Y、Z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XZ3中含有离子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由一种阳离子和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下列关于混盐Na4S2O3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水溶液呈碱性

    B.该混盐溶液加入BaCl2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C.该混盐与H2SO4反应有气体生成

    D.该混盐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S,每产生1molS转移1.5NA个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0.01mol/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X和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Z和R组成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短周期第IVA族与VII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C.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1.4g       B.16.5g       C.9.7g       D.8.7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辨析以下的说法:①l6O与 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⑤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③ ⑤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阳离子的原子核外没有电子,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C与D可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工业上常用电解C与E的化合物来制备E单质。

    (1)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工业上常用A和B的单质合成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的电子式         。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3)D2C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2C2与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4)A、B、C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常见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电动汽车的某种燃料电池,通常用NaOH作电解质,用E单质、石墨作电极,在石墨电极一侧通入空气,该电池的负极反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N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尿素、羟胺、硝酸、亚硝酸钠均为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1)尿素[CO(NH2)2]是人类利用无机物合成的第一种有机物。尿素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羟胺(NH2OH)可看做是氨分子内的1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物质,常用作还原剂。

    ①利用羟胺的还原性,可以除去含Fe2+中的Fe3+,氧化产物是一种性质稳定、无污染的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制备NH2OH·HCl(盐酸羟胺)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ⅰ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步骤中使用的NaNO2外观酷似食盐,误食会中毒。可用电解法将工业废水中少量的NO2ˉ转化为N2­以降低其危害。写出NO2ˉ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氮气的电极反应式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分别代表元素符号),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C与E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C______E(填“>”、“<”或“=”),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填序号)。

    ①氢化物H2E的酸性比H2C强

    ②氢化物H2C的热稳定性比H2E强

    ③氢化物H2E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3)将由BC和BC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下图所示装置中,用来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

    已知(ⅰ)浓硝酸能将气体BC氧化成BC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BC。

    (ⅱ)NaOH溶液与B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2BC2NaBC2+NaBC  +  H2O

    NaOH溶液与BC气体不反应

    a.装置①、②、③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b.通入混合气体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某另外一种气体,试推测先通入的该气体可以是______(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

    c.能够说明实验已成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就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