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秦始皇非常勤政

    D.严格的等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是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④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初,朱元璋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宦官干政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为官僚队伍提供了一些高素质人才,是中华帝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B.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统治

    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培养

    D.秦朝建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政权,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古代希腊的诸多城邦中,城邦间的关系是

    A.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

    B.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小邦是大邦的属国

    D.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

    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B.杰出的历史人物

    C.典型的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了罗马法的实质是

    A.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个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内阁制形成以后

    B.1832年议会改革后

    C.光荣革命后

    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

    B.英国的议会政治地位提高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英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②内阁制、政党制在英国最先得到发展

    ③现代的英国首相不行使行政权

    ④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有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对美国联邦制国家成立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各个“邦国”变成了“州”

    B.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C.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D.州权主义观念从此消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明确了政府权力

    C.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

    D.规定政府权力,限制了独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B.美国希望日本成为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C.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对外侵略来发展资本主义

    D.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战争

    C.镇压、剿灭义和团

    D.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01年,新世纪的开端,中国申奥成功,可是相距100年的20世纪的开端,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写道:“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超过任何一场战争,它使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2亿,下降了26.05%”“这场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填空题

    1.宗法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可以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2.宋代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     ”,权向中央直接奏报。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都察院除了分道监察地方官外,又设有“    ”以监察六部,合称“科道”。

    3.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     ”。

    4.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了“     ”,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5.1689年,英国通过《     》,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     》,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后期颁布了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

    7.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国国定教科书指出: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材料二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指出“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材料三

    凡是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日、韩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