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独特的滇文化

    滇国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而且因崇山峻岭与中原隔绝,因此孕育了独特的滇文化。

    滇国人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这在青铜文化中就反映出来了。

    滇国的青铜器,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不管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还是装饰品,滇国人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在中原地区,青铜器多只限于兵器、礼器和乐器。滇国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很少有艺术的夸张和神秘色彩,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都刻画得十分逼真生动。滇国特有的青铜器——贮贝器,里面往往盛放贝壳。这种青铜器在我国其他地区都极为罕见。器内贮藏的贝壳,属“环纹货贝”,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云南各民族的重要货币。使用贮贝器来贮藏贝壳,就是滇人象征拥有财富的特有习俗。

    与中原的国之重器——鼎相对应,滇国也有自己的国之重器——铜鼓。滇国铜鼓制作精美,纹饰繁缛:鼓面有太阳纹、晕圈;鼓身分为胴、腰、足三部分,胴、腰部分往往装饰羽人、舞人、舟船、牛等花纹。

    铜鼓原本是权力的象征,是原始部落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在滇人的宗教信仰中,他们认为凡人可以通过击鼓与神灵沟通。因此,他们在祭祀中一定要击鼓。此外,铜鼓还是用于号召部众进行战争、传信集众、婚丧喜庆、歌舞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工具。同时,铜鼓又是滇国贵族的重要乐器。

    滇国人在制造青铜器时,已经掌握了合适的铜锡比例,而且知道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配合比例,并知道用分范合铸的办法塑造人物、动物及壮观的场面,制范工艺及浇铸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图腾崇拜在滇文化中表现得非常强烈。图腾通常被视为吉祥物、灵物和氏族标志,是灵物崇拜的一种;而图腾神则被视为保护神,他们既是氏族、部族甚至民族的始祖,又是某种地位很高的自然神。它是多神崇拜中的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混合产物。各个部族、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以保佑安康、兴旺、发展和威慑邪恶。

    中原人崇拜龙,契丹人崇拜狼,滇人则崇拜蛇,认为蛇是农耕之神,认为自己是蛇的子孙,并因此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独特的蛇文化。从蛇图腾的超人的神力(如祭祀仪式所表现的)到震慑力(如青铜兵器反映的蛇头纹钺、蛇形剑鞘),一直到生产、生活中的蛇头纹叉和名目繁多的扣饰,以及蛇文身。他们视蛇为保护神,相信蛇神能保佑他们战胜敌人和灾难,能驱赶邪恶和疾病。

    璀璨的滇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造。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了两千多年。今天,抹去尘埃的它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芒,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认为滇文化是独特的,下面各项不能体现其独特的一项是(3分).

    A.滇国青铜的构思、内容、形式等都与众不同。

    B.用贮贝器来贮藏贝壳,这象征着拥有财富。

    C.滇人在制造青铜器时,掌握了合适的铜锡比例。

    D.滇人崇拜蛇,并因此而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独特的蛇文化。

    2.下列各项对铜鼓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铜鼓是用于号召部众进行战争、婚丧喜庆、歌舞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工具。

    B.铜鼓鼓身分胴、腰、足三部分,胴、腰部分分别装饰羽人、舞人、舟船、牛等花纹。

    C.人们普遍认为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击鼓和神灵交流。

    D.滇国人在祭祀中一定要击铜鼓,铜鼓也是他们的重要乐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原传统礼教对滇人不起束缚作用,这在青铜文化中就有所反映。

    B.贮贝器为滇国所独有,其中的贝壳是云南各民族的重要货币。

    C.图腾神只被滇人视为保护神,能保佑他们战胜敌人和灾难。

    D.滇人认为蛇是农耕之神,视蛇为保护神,蛇文化在滇人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俄国 叶·扎米亚京

    邓蜀平 译

    天寒地冻,彼得堡在燃烧,在发出梦呓。显然,雾幕后面那些看不见的黄色和红色的圆柱、尖屋顶、灰白色的铁栅栏都踮起脚尖吃力地走着,脚下发出咯吱咯吱和沙沙沙的声音。一轮患热病的、前所未有的冰太阳悬在雾中——它上下左右全是雾——像一只鸽子盘旋在一座着火的房屋上空。龙人们从梦魇的雾世界里钻出来,出现在人间世界,他们口里吐出雾气,这雾气在雾世界里便是能听见的话语;然而在这里,仅仅是一团团白雾而已;他们忽而浮现,忽而又沉没在雾中。那边有一辆电车,轧轧响着从人间世界驶向全然不明的去处。

    一条龙挎着步枪,暂时停留在电车平台上,驶往全然不明的去处。鸭舌帽压在鼻子上,假如没有两只耳朵,那顶帽子一定会吞没龙的脑袋,可是两只招风耳朵托住了它。军大衣拖到地上,袖子耷拉着,靴尖朝上跷起——里面是空空的。雾里有一个小洞:是嘴巴。

    这已是在奔驰着的下界了,所以在这里龙嘴里吐出团团寒雾便成了可见可闻的话语:

    “……我押着他走:一副知识分子嘴脸,叫人瞧着就讨厌。这狗杂种还嘴硬,你信吗?还嘴硬!”

    “后来呢——押到了?”

    “押到了:没转手就直接送他升天了。用的是刺刀。”

    雾里的小洞合上了,只剩下空帽子、空靴子、空的军大衣。电车轧轧响着从这个世界疾驰而去。

    蓦然间,从两只空袖筒里长出两只红彤彤的龙爪子来。空的军大衣蹲在地上——龙爪子捧着一个灰色的、冰凉的、由寒雾物化而成的小东西。

    “我的妈呀!小麻雀冻僵了,啊?你瞧瞧这事儿!”

    把帽子朝脑后一推——雾里便出现了两只眼睛——从梦魇世界通到人间世界的两道小缝。

    龙使出浑身气力朝红爪子上哈气,显然这是在对小麻雀说话,但这是在梦魇世界里说的,所以听不见。电车轧轧响着。

    “这小畜牲多可怜啊:好像动弹了一下,是吗?还没动?还没动?它肯定会缓过来的,真的……你瞧这事儿!”

    龙使出浑身气力朝红爪子上哈气,步枪撂在地上。然后就在命运之神指定的那一瞬间、空间的那一个点上,小麻雀蹬了一下腿,又蹬了一下,便从红色龙上噗地飞起,飞向那全然不明的去处。

    龙咧开嘴,雾腾腾、喘吁吁的嘴巴一直咧到耳根。帽子慢慢落下来,遮住了通到人间世界的两道小缝,被两只招风耳朵托住。这位送人升天的向导从地上拾起步枪。

    电车轧轧地磨着牙,从人的世界驶向全然不明的去处。

    注释:

    ①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884—1937),小说《龙》写于1918年,以俄国革命时代为背景,写出了作者对革命时代的体验。

    ② 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龙是凶恶的妖魔,能喷烟吐火。

    ③ 此人是一个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主要写了龙残杀俘虏和爱惜一只小麻雀两个情节,它们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龙身上复杂矛盾的性格。

    B.龙通过自言自语,交代了他押送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因为他“嘴硬”,一气之下用刺刀杀死了他。

    C.小说中的电车、小麻雀都去了“全然不明的去处”, 龙却有着明确的去处,他还要继续参加战斗。

    D.小说对“龙”描写到:鸭舌帽几乎“吞没了龙的脑袋”、靴子“里面是空空的”、军大衣是“空的”,形象地写出了“龙”身体蜷缩的样子,照应了开头的“天寒地冻”。

    E.小说描写龙“挎着步枪”“步枪撂在地上”的动作,主要在表现龙很谨慎,时刻防御着近处敌人的袭击。

    2.小说提到的“梦魇世界”和“人间世界”,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

    ________

    3.小说中的“龙”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

    ________

    4.小说以“龙”为题,在环境描写、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写作方法等多方面都可找到相应的联系,请选择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年、四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友如齐莅盟                      如:前往

    B.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                  囿:园林

    C.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以:因为

    D.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之:的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齐侯攻打其他国家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                  ②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③尔贡包茅不入                        ④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⑤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⑥昭王南征而不复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国想通过讨伐郑国来要挟,让郑国忘恩负义,但是孔叔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不让郑伯和楚国讲和。

    B.楚国的第一个使者承认没有按时给周王送贡品的罪过,但也不明白昭王的死和楚国是否有关系。

    C.齐桓公讨伐蔡国,表面上是他和蔡姬夫妻之间事情的一个了断,实际上是以伐蔡为名向楚国炫示武力,一举服楚。

    D.楚成王先派无名使者、后遣大夫屈完探诸侯之师的虚实,面对管仲和齐桓公的软硬兼施,使者不卑不亢,见机行事,避免了战争发生。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恶树

    杜甫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时杜甫避安史之乱寓居成都草堂。

    ②鸡栖,树名,指皂荚树,树体高大。

    (1)诗歌首联中“独绕”、“常持”四字前后相承,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诗中“恶树”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写“恶树”?试从手法角度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袅袅兮秋风,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________,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6)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7)未老莫还乡,________。(韦庄《菩萨蛮》)

    (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论语>十则》)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五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豆豉(chǐ)     舶来品      焚膏继晷(jiù)      如堕五里雾中

    B.樽罍(léi)     和事老      鳞次栉比(zhì)      反其道而行之

    C.筵席(yán)     抱佛脚      苦心孤诣(yì)       万变不离其宗

    D.间断(jiàn)    杀手锏      鼎铛玉石(chēnɡ)    五十步笑百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B.睡觉时将枕头垫在头颈部下面,其作用是使颈部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在睡觉时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与休息。

    C.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校本研究”下定义。(3分)

    ① 校本研究是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所开展的研究活动。

    ② 校本研究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③ 校本研究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④ 校本研究以学校为研究场所。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概括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小饭店竟称作“美食广场”,一个大众浴池也名之为“洗浴中心”,一个国学宣讲人却被冠以“国学大师”,一本普通练习册偏叫《名师伴你行》。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无极》,被疯狂宣传热炒,看后给人的感觉正如小品台词所说:“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实就是那二锅头兑着白开水”。

    对此,有人说,现代社会包装很重要;也有人说,现代社会缺少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有人说,过犹不及,名实相符才是正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