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私\情   权\编   绁\果实累   股\气势

    B.践\愧   开\见   泊\以重利   巨\余勇可

    C.目\密   稽\计   枪\力能鼎   带\着脸

    D.洗\泊   道\离   旗\自怨自   盗\开进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窥知     词阙     因源     永葆青春

    B.锱重     瞳孔     碟血     触目惊心

    C.牵惹     调剂     社稷     老羞成怒

    D.提挈     敕免     仓檁     心灰意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地方政府在某些重大项目上如果觉得没有把握,就应该敬谢不敏,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强拉一些企业进驻当地,造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B.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专家认为,始终静悄悄的“一言堂”式的课堂固然不正常,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无法体现,闹得沸反盈天的课堂也不应该成为样板。

    C.新版《天龙八部》以大胆出奇的叙事结构、纵横捭阖的战争场面以及令人荡气回肠的煽情表演征服了那些未看过原作的新潮观众的心。

    D.县委书记和百姓拼车坐出租、一起吃大排档,市长请农民工吃羊肉泡馍,一些政府官员的新政举措如雨后春笋,纷纷现身舆论醒目位置,引得民众一片质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教育部的权威解读,各省异地高考方案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均衡和社会的稳定大局,而且涉及到高考内容的改革方向,牵一发而动全局,来不得半点马虎。

    B.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地很有声誉。该校曾两次荣获全国表彰,三次被授予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比赛,多次获奖。

    C.2013上海新年音乐会由上海交响乐团携手首度访华的美国指挥家艾伦·吉尔伯特进行合作,为沪上观众奉献了一台融合美国爵士风格和中国古典神韵的音乐盛宴。

    D.作为中国目前仅存的母系氏族群落,云南丽江泸沽湖畔的摩挲族仍然奉行母亲主宰家族生活中的所有事务,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族人关系十分融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囊括了政治制度、军事斗争、社会经济、学术思想、典章文化等各方面内容。

    C.《尝试集》、《雅舍小品》、《浮躁》、《缘缘堂随笔》、《受戒》的作者分别是梁实秋、胡适、贾平凹、丰子恺、汪曾祺。

    D.鲁迅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奠定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双重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少时常与鲍叔牙          游:游玩

    B.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征求

    C.毋妄言,矣             族:动词,杀死全族

    D.田绐曰“左”           父:老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

    A.管仲既任政齐        B.项羽召见诸将,入辕门,无不行而前

    C.因沛焉         D.有一母见信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D.古者天下散乱,莫一能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大学者胡适遇到年轻人求字,喜欢题写他自撰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这句话的含意,并以此为依据概括胡适在做学问和待人两方面的品格。不超过60个字。(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唐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白起)?”唐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范睢)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唐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孺子行。”令装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奇之,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秦,始皇以其年少而立奇功,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     质:做人质

    B. 破城邑,不知其数           堕:同“惰”,使……懈怠

    C. 令装行                  治:准备

    D. 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俗之所欲,因而予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试臣   ②将顺美,匡救其恶        

    C.①请孺子行              ②尧非不仁,狗吠非其主

    D.①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     ②再至,陛下疑矣

    3.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始皇“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②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K]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吕不韦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5.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3分)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释:①这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者因避乱流寓蜀地梓州。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颈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作用何在?(4分)

    2.结合全诗,请概括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司马迁《管仲列传》)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不愤不启,           ,则弗复也。(司马迁《孔子世家》)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况《荀子·劝学》)

    (6)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垓下歌》)

    (7)          ,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蒲松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吶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

    “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的说。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如何理解小说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2.小说中多次写到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说书人形象特点。(6分)

    4.请探究作者在小说中的情感取向。(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

    蝴蝶却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会落在你的肩上。

    美在你的眼睛里,

    不在你的手心里。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