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

    A. 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 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 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

    A. 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 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C. 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 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美国家事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电动机   D. 计算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种植物是不是一种中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水经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雕版印刷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 漫画反映了 (   )

    A. 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 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发展历程   C. 胜利原因   D. 历史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 有利于解放台湾

    B. 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 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位著名的宗教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他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他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列宁在评价某文献时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此文献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独立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人民宪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 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 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 1919年巴黎和会   B.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C. 1938年慕尼黑会议   D. 1945年雅尔塔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关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

    B. 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C. 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

    D. 日本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二战的)胜利把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

    A.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 美图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9世纪中期后,在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中国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三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那一代共产党人,顶着“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开启了激荡中国、震撼世界的伟大变革。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救治行动”各指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毛泽东“对症下药 ”,探索出的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以及“伟大变革”开始的事件。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

    (5)通过探究各位“名医”对中国的救治活动,你有何感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是如何理解图1“伤害的举动,伤痛的记忆”的?

    (2)图2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龙鹰握手”与二战时期哪个组织的成立有关?该组织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与周恩来握手的人物是谁?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

    2016年7月,韩美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认为,“萨德”反导系统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材料四

    2017年4月6日到7日,习近平和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实现了首次会晤。会晤中,习近平强调:“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萨德”?

    (5)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谈一谈,中美两国应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材料三

    ……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和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摘自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材料四

    ——据《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归纳德国首先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用史实证明下面两个观点。

    观点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史实一:

    观点二:“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史实二:

    (3)材料三中,丘吉尔为什么宣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二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相互支援?试举两例。

    (4)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归纳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