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 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境是:

    A. 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

    B.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 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D. 你和你的朋友晚上可以出来吃点夜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隋唐科举制度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

    A. 民族政权并立   B. 商业繁荣   C. 经济重心南移   D. 科技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丞相制度的改革   D. 地方权力的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

    A. 拓印刻石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双色套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 罗马人   B. 印度人   C. 日本人   D. 阿拉伯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落籍湖南桃源的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徒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主要反映了元朝时期(  )

    A.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B. 回族开始形成

    C. 国家统一规模扩大

    D. 少数民族内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

    A. 督抚大员   B. 王公贵族   C. 知识分子   D. 分裂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C. 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

    D. 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作者批评的是(  )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明朝的八股取士   D. 清朝的“文字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康熙帝   D. 左宗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对自己的一生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列属于他的功绩是:

    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台湾府         ④设置伊犁将军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一幅展板,同学们搜集了下列几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古代对外交流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科学技术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 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 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 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圈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 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 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 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 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明朝前期某一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里所说的“远航活动”是指(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新罗人来华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 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 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 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 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生活】

    材料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科技领先】

    材料二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于世界并阐明其影响?

    【宋词回眸】

    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3)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元曲掠影】

    (4)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概括实施这一措施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

    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暴力。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教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材料四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以来大量外来作物引进和发展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