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教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材料四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以来大量外来作物引进和发展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