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情景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小作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声附和(hè)    羸弱     惩罚(chěng)      仙露琼桨

    B. 浑身解数(xiè)   决别     剽悍(biāo )      蛛丝马迹

    C. 鞠躬尽瘁(cuì )   寒战     磐石( pán)       义愤填膺

    D. 锲而不舍(qì)   篷勃     档案(dàng)      骇人听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地铁3 号线建设完成后,岳麓区和沙县两区域将会豁然贯通了。

    B. 共享单车鳞次栉比地停放在划定的区域内,成为了城区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C. 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D. 毕业晚会上,即将离别的同学们面面相觑,眼里满是不舍的泪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今年公司的利润降低了三分之一。

    B. 冬季建筑工程质量多发的原因是冬季气温低、施工条件不利、作业人员感觉敏感度减弱造成。

    C. 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培养了谦和文雅的性格。

    D. 长沙知名画家杨克起拟制作约一百个左右的模型,讲述了浏城桥不同年代的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投入的过程,往往不无痛苦。

    ②因为那涅盘殷的极致快乐就在认真单纯的求索后面,就在那必不可缺的苦头后面。

    ③练瑜伽功的打坐,只有彻底投入才能进入住境,出神入化。

    ④要多大的毅力、多严明的自我纪律,才能勒住意念的编绳。

    ⑤半点消极息工.都会让你前功尽弃。

    A. ③⑤④①②   B. ③①④⑤②   C. ⑤④①③④   D. ③①⑤④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常见的活动有登高望远、饮雄黄酒、吃重阳糕等。

    B. 小王对到来的所有宾客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光临本人府第的乔迁之喜。”

    C.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表示告别了温暖的春天,是炎热夏天的开始。

    D. 杜甫诗云: “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70 岁又被称作古稀之年、杖国之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运用

    同学们,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过去,我们也站到了分离的路口,离别前、九年级一班的同学 计划毕业前夕举办“共话师恩,畅想未来”的师生联欢晚会,请你协助完成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难忘师恩

    1) 为配合本次晚会的举行,班级准备设计一次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板报,板报已经设计了一个栏目,请你仿照给出的栏目另外再设计两个。

    栏目一: 师生情深

    栏日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日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共话友情

    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 上下句) 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同学,以激励或劝慰他(她)。

    示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我的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畅想未来

    阅读下列表格,写出你的调查结论。

    对象\调查数据(百分比) \毕业去向

    高中

    职业中专

    社会

    学生

    78%

    17%

    5%

    家长

    90%

    6%

    4%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爱莲说》中用莲的清高比喻君子令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和长生不老术本领,所使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

    B.《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指的是宋江:一书‘河北玉麒麟’,指的是卢俊义。

    C.《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结束后,佛祖授唐憎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金身罗汉,沙僧为净坛使者。

    D.《水浒传》中林冲,绰号“ 豹子头”,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是逆来顺受的性格,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他开始爆发出反抗精神,后雪夜上梁山。

    (2) 阅读《水浒传》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话说 A对宋江道:“……小生累累使人去大名探听消息,梁中书昼夜忧惊,只恐俺军马临城。又闻蔡太师见说降了关胜,天子之前更不敢提:只是主张招安,大家无事,因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且留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好做手脚。”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大名府。 A道:“即令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大名年例大张灯火。我欲趁此机会……可以破之。”宋江道:“此计大妙!……”

    选段中A是绰号为“智多展”的__________  (人名),选段所反映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中猪八成也曾发挥聪明机智,在“智激美猴王”故事中,八戒前去花果山,通过激将法把孙悟空请来,然后打败了妖精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积雨辋川庄①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②炊黍饷东菑③。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④,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⑤,海鸥何事更相疑⑥。

    【注释】①辋川庄: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饷东菑(zī): 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③槿(jǐn): 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④争席: 典出《庄子·杂篇·寓言》: 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 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⑥《列子黄帝篇》载: 海上有人与殴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1.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两项是(    ) (     )

    A. 首联写田家,诗人视野所及,按顺序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饷田、田头野餐、早炊,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 领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面,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 颈联写诗人隐居山林的富足奢侈生活。

    D. 尾联两个典故,一正用,一正区,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E. 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曾有人把此诗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评价极高。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魯君。齐人攻魯,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后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去鲁而事魏。魏文候以为将。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嬴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①,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锺,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候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候既卒,起事北子武候。武候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右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休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疽(jū):毒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鲁卒以为将             故余虽愚,卒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B. 与士卒劳苦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两章》)

    C. 吴起于是欲就名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D. 德义不修,禹灭之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其父战不能旋踵,遂死于敌

    A.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B. 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C.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里,虽是在论述作战的道理,其实也是在论述治国的道理。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说说吴起和孟子在治国固国之道上的共同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表还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等,体现了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所产生了不同审美主张。

    B. 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C. 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因此明代成为中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D.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服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C. 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D. “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句中加点后句意未发生明显变化。

    3.结合文章内容说设材料中有关上元年文武官员官服颜色及佩带被限定的缘由。

    (材料链接) 《新质书,车服志》中有记载,“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①最近读书,偶然翻到一段记述,颇令人感慨。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②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③“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甲】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⑤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

    ⑥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⑦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乙】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1.文章中心论点最恰当最简洁的一项是(    )

    A. 论坚持

    B. 为学立志,干事创业,需要坚持

    C. 坚持是个人自省,注重过程与积累的不断前进。

    D. 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是坚持

    2.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

    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好不退,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万事从来贵有恒”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请分别分析文章第①⑤段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 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 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

    时间

    与“母亲”相关的情节

    “我”的心情

    一天

    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采了很多婆婆丁

    第二天

    埋怨又感激

    有些天后

    母亲生病发烧,告诉我她的心愿

    往后的日子

    很温暖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围绕“打电话”这一细节,记叙从开始母来给“我”打电话到后来“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的这一变化过程,表现了我对母亲从不理解到逐渐理解、感动的情感变化。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汉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在刻画母来这一形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一个为儿女辛勤劳作、甘于付出的母亲。

    C. “她脸上开津律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这一句马出了母亲着急总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

    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D. 本文开篇写母亲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电话过来,正是大阴开在头顶的时候,结尾写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我把电话打给母亲,也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所以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E. 文章运用插取的写法。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山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

    4.“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子女应该如何认识和回报母爱”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赛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话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个中学生和 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楚缘由,说: “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  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写一段关于“文字”的说明文字。

    要求:说明对象明确,信息不遗漏: 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字教在150-200 字之间。

    文字

    主要类型

    主要特点

    表形文字

    也叫象形文字,属于人类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

    通过描摹客观事物外部形象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该事物

    表意文字

    1.人类文字发展的过渡阶段

    2.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词语或者语素的意义

    3.包括词字、词素字等类型

    表音文字

    1.又叫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

    2.包括音节文字、音素文宇等类型

    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7 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许多人被一位40多岁的农民白茹云所打动。白茹云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年幼时,弟弟身患重病,全靠她一手看护: 7年前,她查出淋巴癌,独自住院化疗。如今她带瘤生存,面对残酷的生活,她始终乐观。她站在《诗词大会》的现场,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4)不得抄袭:

    (5)写6字数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