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 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

    C.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D. 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 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   B. 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C. 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D. 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材料意在说明雅典

    A. 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   B. 任何公民都拥有申诉权

    C. 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D.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 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 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B. 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 乔戈尔巴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钱宗飞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中国北方示范点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

    A. 新独立的国家大量增加   B. 中蒙俄经济一体化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在l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厉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l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从偏处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权,并定都北京。清代在继承明代“治河保清”国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黄河、运河的综合治理。明代的河工体制为清代所继承,但随着国家的安定以及河道形势与治河目的的变化,清廷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对河工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清政府逐渐通过管河分司的裁并归道改革,实现了管河体制的划一;通过将治河权责从工部转移到总河衙门,大大减少了河道衙门系统在治河中所受到的掣肘。此外,随着国家河工从黄、运两河扩展到直隶诸河,河工治理方式也由以河为纲转变为划区分治。这些变革,使得清代河工体制得到良性发展,这一体制在乾隆初期基本定型,并在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之前保持了大致的稳定。

    ——摘编自江晓成《前清河工体制变革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河工体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并在外交政策方面制定了“和平的新结构”的总构想和总战略。

    1969年,尼克松给国会的第一个外交政策报告宣布:“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开始。”

    1969年,尼克松说:“我感到美苏关系可能会是决定我的政府任期的之内和之后世界能否生活在和平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

    1969年,尼克松说:“把越南共和国放弃给共产党人……将使我们在寻求牢固、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努力中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1969年,尼克松说:“美国对亚洲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着力对付中国这个现实……我们显然不能把中国永远留在世界各国大家庭之外。”

    1971年,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如果美国、欧洲、苏联、中国、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

    ——摘编自【美】丹·考德维尔《论美苏关系——1947年至尼克松、基辛格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尼克松“和平的新结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尼克松的外交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同治四年(1865)初,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勾结英国和俄国,入侵中国新疆南部地区,并建立反动政权。李鸿章提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的谬论。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英国以“调停”为名强调阿古柏“作为属国,只隶版图,不必朝贡”。他义正词严地向总理衙门表示:阿古柏“为我必讨之贼”,“非他人所参与”,亦“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针对俄国用不平等条约交换伊犁的企图,左宗棠也接连上书,痛陈此约的危害。并于光绪六年(1880)二月,武力收复了伊犁。虽然迫于朝命调回北京,但他在伊犁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曾纪泽的谈判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迫使贪婪成性的俄国不得不将部分领土归还中国。在进军新疆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清廷陈述新疆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在新疆期间,左宗棠还重视屯田开荒,安置难民;推广蚕桑事业,发展地方经济;修筑道路,便利交通。此外,他还在光绪六年(1880)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希望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收复和管理新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