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豁达/霍然              轻佻/窈窕         迄今/起讫时间

    B.赝品/砚台              缜密/镇定         档案/浩浩荡荡

    C.跛脚/逼迫              隽永/眷属         雾霭/好高骛远

    D.蕴藉/碣石              菁华/清华         澄澈/辙乱旗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称,蒙牛集团“未来星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在网络上别出心裁地发布了多篇诋毁伊利产品的文章。这次恶性营销事件给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发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传媒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如果把捕风捉影、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出去,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这一点毋庸置疑。

    A.别出心裁    B.不堪设想    C.捕风捉影    D.毋庸置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B.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

    ________。可是,即使如此,________,因为________。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________。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      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        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        巡行示众       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    痛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      城中闻之大恐

    B.咸奔依公所              所击杀又数十人

    C.因夹击之                公因传令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        鼓噪而入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乃夜缒城上        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      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    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

    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给文末一段文字用“/”符号断句。(4分)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江诗实写的是诗人随南云、北雁归乡,虚写的是故乡今日篱下菊花;岑诗实写的是诗人欲登高,无人送酒,虚写的是故乡菊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异”在哪里?依据是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科学和审美

    张世英

    ①科学和审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科学的“在世结构”是“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的“在世结构”是“人—世界”的融合,但两者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惊异既是求知的开端,是科学与哲学的开端,也是审美意识的开端。惊异的特点之一是自由的精神,即不受实际兴趣或者说利害关系的束缚。人在处于惊异状态时是不计较利害的,是完全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和审美具有共同的特点。

    ②人无论在进行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富于感性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主—客关系的抽象思维的科学活动过程中,都是自由的,是不计较利害的。审美活动之不计较利害,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康德在这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即使是科研活动,其本身也是不计较利害的,因为科学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在获得最终的科研成果以前,科学工作者一直处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由无知到有知的惊异状态之中。

    ③不同的是,审美活动,就鉴赏者来说,鉴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无外在目的之可言,无利害关系之可言;就创作者来说,一个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无外在的实用目的,更无个人利害的计较,而只出于个人审美的感兴,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本身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作品被作为商品出售,那是另一回事)。至于科学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它的成果是对客体的认识,因而可以成为对主体有效用的对象;也因为如此,与审美不同,科学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

    ④其实,科学的成果可以为人们所利用,这一点并不妨碍科学活动本身是不计较利害和效用的活动。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说,古希腊人对于大自然各种现象如日、月、星辰等等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变化以及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所产生的惊异,是求知的开端,是哲学的开端,古希腊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非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只是由于好奇心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无知而要求摆脱无知,求得有知,他们是“为知识而知识”,他们的这种知识是“自由的知识”。柏拉图当时就指责埃及人和腓尼基与希腊的科学精神相反,他们所关心的完全是利益、效用,而不是为求知而求知。柏拉图的话应能引起当前反对“为学术而学术”、“为求知而求知”自由精神的人的警醒。

    ⑤我们赞赏古希腊人“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由精神,这决不排除我们可以出于实用的目的,为了获得可供人满足实际需要的成果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古希腊人就是既有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由精神又同时很讲实效的人。但是第一,科研活动本身,如前所述,是不受实际利害和效用所束缚的自由活动。第二,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创造性成就往往是在根本不计较利害、不考虑实用目的的情况下获得的,把科学研究只限于实用目的(更不用说出于个人的私利)的狭隘实用主义观点和急功近利的观点,必然使科研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我国的传统思想和当前的科研状况来看,特别是从当前人们的精神状态来看,我以为需要强调得更多是发扬科学所固有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精神。

    1.下列各句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    )(  )(5分)

    A.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两者在本质是相同的。

    B.科学的成果为人所利用,使人们误以为科学活动本身是计较利害的。

    C.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创作之初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

    D.科学与审美不同,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

    E.不计利害、不考虑实用, 科学研究便能获得伟大的理论和创造性成就。

    2.下列各句,不属于“审美活动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不受实际兴趣束缚,出于个人的感兴           B.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

    C.是人与世界融合的抽象思维活动               D. 能给鉴赏者审美的享受

    3.第四段和第五段作者都谈到了古希腊人的事例, 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4.作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效用性与自由性的关系?(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

    秋的气魄

    【日】丰岛与志雄    陈德文 译

    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的照射着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①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②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识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

    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

    1.请结合全文回答,秋具有怎样的气魄?

    2.作者在写“秋”的同时,还写了“红叶”“阳光”“微风”等景物,请简要分析画线②句的作用。

    3.文中第⑥段说“秋是寂寞的”,而第⑩段又说“秋才不是寂寞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段(15分)

    另外的道路

    (美)刘易斯

    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一条“很少有人走边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如果在经历了长期忍受之后我们终于已坚信我们有“知道的权利”,如果我们由于认识提高而已断定我们正被要求去从事一个愚蠢而又吓人的冒险,那么有人叫我们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填满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永远不再听取这些人的劝告。我们应当环顾四周,并且发现还有什么道路可使我们通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好象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加宽”。

    从生物控制科学的现代情况来看,科学的发展正与约翰·霍普金斯的说法相一致通过。在美国,生物控制学于一个世纪之前就在朦胧中开始了。那时是为了首次尝试去控制已判明成为农民烦恼的天然有害昆虫,这种努力过去有时进展缓慢,或者完全停顿下来;但它不时地在突出成就的推动之下得到加速和前进的势头。当从事应用昆虫学工作的人们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式杀虫剂的洋洋大观搞得眼花缭乱时,他们就丢弃了一切生物学方法,并把自己的双脚放在了“化学控制的踏车”上。这时候,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就处于干涸的时期,于是,为争取使世界免受昆虫之害的目标就渐渐远去了。现在,当由于不经心和随心所欲地使用化学药物已给我们自己造成了比对昆虫更大的威胁时,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由于得到新思想源泉的接济才又重新流淌起来。

    一些最使人着迷的新方法是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力求将一种昆虫的力量转用来与昆虫自己作对,——利用昆虫生命力的趋向去消灭它自己。这些成就中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种“雄性绝育”技术。这种技术是由美国农业部昆虫研究所的负责人爱德华·克尼普林博士及其合作者们发展出来的。 约在二十五年以前,克尼普林博士由于提出了一种控制昆虫的独特方法而使他的同事们大吃一惊。他提出一个理论:如果有可能使很大数量的昆虫不育,并把它们释放出去,使这些不育的雄性昆虫在特定情况下去与正常的野生雄性昆虫竞争取胜,那么,通过反复地释放不育雄虫,就可能产生无法孵出的卵,于是这个种群就绝灭了。对这个建议,官僚主义无动于衷,科学家们怀疑,但克尼普林博士坚持着这一想法。在将此想法付诸现实之前,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发现一种使昆虫不育的实际可行的办法。这些都在室内实验获得成功,不过,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当前使用毒剂这一流行作法的失败使人们考虑到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就象远古穴居人所使用的棍棒一样,化学药物的烟幕弹作为一种低级的武器已被掷出来杀害生命组织了—这种生命组织一方面看来是纤弱和易毁坏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具有一种以预料不到的方式进行反抗的秉性。生命的这些异常能力一直被使用化学药物的人们所轻视,他们面对着被他们瞎胡摆弄的这种巨大生命力量,却不曾把那种“高度理智的方针”和人道精神纳入到他们的任务中去。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应用昆虫学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己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1.从全文来看, “另外的道路”具体指什么? (4分)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哪两个特点?(5分)

    3.作者认为,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走“另外的道路” 。紧扣全文,探究人类走“另外的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标志。此次亚运会的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向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发出了“一起来,更精彩!”的号召口号。请结合这一口号和画面内容,写一段话,阐释标志的含义。(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6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1.言外之意:

    2.应    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我们常称之为贵人。贵人往往以自身的言行使人顿悟,给人教益,让自卑的人充满自信,让颓废的人奋发上进;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有时甚至改变了人的一生。在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能碰到贵人,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

    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与“生活中的贵人”有关的经历、见闻或你对“生活中的贵人”的认识与感受,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