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科学和审美

张世英

①科学和审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科学的“在世结构”是“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的“在世结构”是“人—世界”的融合,但两者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惊异既是求知的开端,是科学与哲学的开端,也是审美意识的开端。惊异的特点之一是自由的精神,即不受实际兴趣或者说利害关系的束缚。人在处于惊异状态时是不计较利害的,是完全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和审美具有共同的特点。

②人无论在进行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富于感性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主—客关系的抽象思维的科学活动过程中,都是自由的,是不计较利害的。审美活动之不计较利害,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康德在这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即使是科研活动,其本身也是不计较利害的,因为科学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在获得最终的科研成果以前,科学工作者一直处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由无知到有知的惊异状态之中。

③不同的是,审美活动,就鉴赏者来说,鉴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无外在目的之可言,无利害关系之可言;就创作者来说,一个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无外在的实用目的,更无个人利害的计较,而只出于个人审美的感兴,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本身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作品被作为商品出售,那是另一回事)。至于科学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它的成果是对客体的认识,因而可以成为对主体有效用的对象;也因为如此,与审美不同,科学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

④其实,科学的成果可以为人们所利用,这一点并不妨碍科学活动本身是不计较利害和效用的活动。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说,古希腊人对于大自然各种现象如日、月、星辰等等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变化以及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所产生的惊异,是求知的开端,是哲学的开端,古希腊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非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只是由于好奇心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无知而要求摆脱无知,求得有知,他们是“为知识而知识”,他们的这种知识是“自由的知识”。柏拉图当时就指责埃及人和腓尼基与希腊的科学精神相反,他们所关心的完全是利益、效用,而不是为求知而求知。柏拉图的话应能引起当前反对“为学术而学术”、“为求知而求知”自由精神的人的警醒。

⑤我们赞赏古希腊人“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由精神,这决不排除我们可以出于实用的目的,为了获得可供人满足实际需要的成果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古希腊人就是既有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由精神又同时很讲实效的人。但是第一,科研活动本身,如前所述,是不受实际利害和效用所束缚的自由活动。第二,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创造性成就往往是在根本不计较利害、不考虑实用目的的情况下获得的,把科学研究只限于实用目的(更不用说出于个人的私利)的狭隘实用主义观点和急功近利的观点,必然使科研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我国的传统思想和当前的科研状况来看,特别是从当前人们的精神状态来看,我以为需要强调得更多是发扬科学所固有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精神。

1.下列各句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    )(  )(5分)

A.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两者在本质是相同的。

B.科学的成果为人所利用,使人们误以为科学活动本身是计较利害的。

C.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创作之初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

D.科学与审美不同,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

E.不计利害、不考虑实用, 科学研究便能获得伟大的理论和创造性成就。

2.下列各句,不属于“审美活动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不受实际兴趣束缚,出于个人的感兴           B.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

C.是人与世界融合的抽象思维活动               D. 能给鉴赏者审美的享受

3.第四段和第五段作者都谈到了古希腊人的事例, 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4.作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效用性与自由性的关系?(4分)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