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 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 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 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2.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 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 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 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列数据和分类别,具体说明了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的好处。

    B. 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有: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蚊子往往顺应雨的趋势落下;③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C. 选文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这样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D. 第①段的问句,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词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

    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赔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kuì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倾(________)诉   衷(________)情     kuì(__________)赠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长吁短叹”中“吁”的意思是_______; “纹丝不动”中“纹”的意思是_________。

    (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你所在班级开展以“走近传统节日与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王玲同学从报纸上抄了一段文字,由于粗心,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至于其他的响器,如锔锅、锔盆、钉碗、弹棉花、破烂儿的,也都各有千秋。总之在乡下,(A)人们在响器的日常生活里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即使现在难觅其踪,(B)但那一声声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依然珍惜在人们的记忆里。

    ①(A)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

    (2)活动中,张倩和赵强对传统风俗的态度产生了分歧,请你以张倩的口吻完成对话。

    张倩: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利于我们了解安徽各地的民风民俗。

    赵强:这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都过时了,没什么好关注的。

    张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强:经你这么一说,我认识到我的看法是不对的对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确实要了解继承。

    (3)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习俗,请根据下面的节日,填写相应的习俗。

    ①元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端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____至____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昆虫记》里说蟋蟀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还有它出色的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苦于)

    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课外文言文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以“难忘那年          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从“春”“清明”“中秋”“母亲”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