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2 题,字词书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名作欣赏》2007年第l2期)

    1.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_梅到_______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动词)

    2.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

    3.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

    B. 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

    C. 长叶是为了开花,“隐藏”是为了“显露”,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价值。

    D. 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4.叶子时期的“梅”具有独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项是(     )。

    A. 具有朴素美   B. 具有刚健美   C. 具有清纯美   D. 具有含蓄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1)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2)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3)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4)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5)“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6)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7)“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外在表现往往能反映心理状态。文章第(7)段爸爸接过那个男孩手中的钱时说“你的钱正好够。”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文中的爸爸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以第一人称表述。

    3.语言赏析。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3)段划线句。

    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2)结合语境,仔细揣摩第(7)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如果要强调“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改变了看人的眼光,你认为第(7)段划线句的朗读重音和停顿应该放在“ ______”这个字上 ,整句话的朗读语速应该是______的。

    4.文中父亲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B.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C.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童年的经历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D.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读下列这段话,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太阳从花园里收敛起它金色的余huī ( ▲ ),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清辉静柔如水。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shùn (▲ )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  袅(▲ )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chén(▲ )地摆弄他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详地卧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西游记》作者是  ,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共有  次回花果山?第二次回花果山是因为他火眼金睛辨识妖怪的变化,多次打死,但唐僧肉眼凡胎不识真假,责怪孙悟空,请概括本章节故事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实践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法于课外, 阅读是延伸和补充,为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各班纷纷创立班刊,如果想设一个栏目来充实学生对世界名人的了解,请你给这个栏目取一个名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默写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夜雨寄北》写作者想象回家团聚后,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   

    ④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⑤《潼关》用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⑥《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到校,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4) 屠自后断其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冬天里的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能适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