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西周—东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朝—西汉   D. 西汉—东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力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民贵君轻”   D. “法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A. 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B. 争夺帝位的战争

    C. 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

    D.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建成于

    A. 春秋

    B. 秦朝

    C. 西汉

    D. 战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A. 生活习惯

    B. 生产工具

    C. 劳动技术

    D. 自然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铁农具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现。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秦国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选项不能体现秦朝的暴政的是(   )

    A. 徭役重   B. 刑法重   C. 赋税重   D. 兼并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历史课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文,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如何治理国家,两人的回答如下图。你认为小明和小文的阐述分别对应的思想家派系是

    A. 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墨家

    D. 法家、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 修筑灵渠   B. 在长安设立太学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统一文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与创新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一》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战国时期各国都掀起了改革潮流,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改革的名称。这次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如果你是变法时期这个国家的一位农民,你怎么做才可以获得爵位与土地?你认为这次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材料一的改革为实现材料二奠定了重要基础,请指出材料二中李白赞扬的历史人物。“秦王”在管理地方政府方面的创新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董仲舒为推崇该学说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材料四中的《汉代讲学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的什么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