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扣舷独笑,____________。《念奴娇·过洞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将士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行路难》中,李白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新得到任用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觥筹交错(__________)    

    (2)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      

    (3)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     

    (4)山肴野蔌(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梨酒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向其家有梨园(_____________)       因启观所藏梨(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

    3.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诗

    郭预衡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沦陷的北平(今之北京)上中学。高中毕业,又考大学。考工科没有录取,考文科两处都录取了,我选上了辅仁大学。辅仁是天主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日军在北平接管了国立学校,辅仁因属教会,没有接管。这时有些没有南下而又不肯在敌伪统治之下做事的教师,多来辅仁任教。我那时家境贫穷,本来上不起大学,但作为走读生,又有奖学金,不花什么费用,也就入学了。

    我学的是国文系,即今天的中文系,但课程设置与今天的中文系有些不同,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的诗文和文献典籍,不讲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像这样的系,有的学校干脆就叫“国学系”。

    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先生,他是晚清的举人出身,没有新式学校的学历,既没有上过大学,更不是什么“硕”、“博”之士。但他的学问,特别是“目录学”,几乎举世皆知。我入学之后的一门基础课,就是他的“目录学”。

    余先生当时年岁不过六十,但他是老师中最老的老师,也是全系中最严的严师,他给同学上一年课,谁也没见他笑过。先生不苟言笑,全系谁都知道。

    余先生不但不苟言笑,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嗜好。穷年累月,除了教书,便是著述。又写一笔十分工整的楷书和隶书,从来不写什么行书和草书。他为人为学的个性特点十分突出。

    从先生给人的印象看,他只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学者,而不是多情善感的诗人。从他现存的著述如《四库提要辨证》等来看,似乎他也不曾作诗。但事实上,他是做过诗的。也许他不愿以文人自居,所以有诗而不以入集。记得某年春季,辅仁校园(即今之恭王府花园)海棠花开之日,校长陈垣先生和几位教授聚会,赏花赋诗。余先生不曾与会,却写了一首七律。这诗不曾发表,但在师生中间传诵甚广。诗的开首两句是:“门墙桃李已堪攀,又访名花入杏坛。”三、四两句不记得了。五、六两句是记得的:“传来海上知多事,开到春深恐易残。”这样的诗句是令人难忘的。但更难忘的是最后两句:“莫怪杜陵无好句,只缘溅泪不曾看。”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余先生这两句诗是一语双关的,既说杜甫,也说自己,说自己是因为感时伤事而没去看花,因而写不出好的诗句。

    我曾想,余先生一生中不大可能只做这一首诗,但我只见到这一首诗,而且是难忘的诗。先生的“目录学”,我记得不多了,但他这几句诗始终忘不了。

    国文系最受同学欢迎的课,是顾随先生的“唐宋诗”。顾先生是大学英语系毕业的,但他的家学根底是“国学”。先生讲授诗、词、曲,他自己也做诗、填词和度曲。先生给我的印象,首先是诗人,不仅是教师。他站在讲台上,一言一动,都充溢着诗情诗意。

    先生又写一笔潇洒的板书,或行或草,和他讲的诗词,搭配得很好。上这样的课,不仅得到艺术欣赏,而且提高精神修养。

    也许正是因此之故,顾先生的课,旁听者特多,许多外系同学都来听课。当时人们称这种现象谓之“叫座”。这是时人讲看戏的术语,但我以为,把听顾先生的课比作看戏,是不恰切的。在我看来,顾先生的课,是诗,而不是戏。如果是戏,也只能是悲剧,而不是喜剧,更不是闹剧。听先生的课,好像进入诗国,别有天地,不仅暂得享受而已。

    暑假中,一些同学还是希望有机会见到顾先生。先生的寓舍距离北海公园北门没有多远,有同学倡议,每隔数日,便邀先生到北海五龙亭小聚,先生慨然应允,几乎每邀必到。这时大家的生活虽穷困无聊,但苦中作乐,情致亦好。

    先生和同学相处是愉快的,但先生内心常是忧郁的,年方五十,而老态可掬,先生不止一次称道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似深有会意。先生自己则有“登高一望愁何限,只见夕阳下碧芜”之句,又似别有寓意。

    还记得有一个早晨,顾先生从寓舍来校上课,路上大雾迷茫,几步之外,不辨人影。他走进教室,步上讲台,先不开讲,而板书几行,其中有:“回看来路已茫茫,行行又入茫茫里。”这是说,看不清前途,又迷失了归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在沦陷的北平城中,有这样的诗句,亦可见其内心之忧郁。

    内心常怀忧郁的老师,还有储皖峰先生。他教我们“中国文学史”。在国文系的课表中,这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先生用的教材,是他自编的半部《中国文学史》。一面给我们讲上半部,一面编写下半部。先生年方四十,还是中年,但似乎过于劳累,有些疲惫。用今天的话说,即“活得很累”。还有,由于战地烽烟,交通阻断,先生和夫人分居两地,相见无期,书信往来,也不容易。其内心之忧郁,亦可想而知。

    先生教学是认真的,编书是刻苦的,生活是寂寞的。大约给我们上课半年之后,先生脸上渐有病容。身体有些虚胖,走路需用手杖。上课虽然还是照常,但精神已显然不如往常。

    储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但他的课好像不怎么“叫座”。先生讲课时,自己常讲得津津有味,但同学听了,却似不甚领会。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几十年后,到我自己讲文学史的时候,才逐渐明白这不仅是先生讲课的方法问题,更主要是课程安排的问题。文学史不该设在低年级。先生在低年级讲文学史,尽管讲得高深,但同学尚少感性知识,对于一些结论,体会不深。因此,与其费尽苦口婆心,还不如“卑之,勿甚高论”。

    非常遗憾的是,同学对先生这一份苦心领会还不够深,而先生的病情却日渐恶化。上课已难持续,终于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同学们再也看不到先生拄杖而来,蹒跚而去。

    先生是我们大学毕业之前英年早逝的惟一的老师。

    我对先生的苦心虽未能深知,但曾觉得他的生活是寂寞的,内心是忧郁的。在他逝世之后,师生之间流传了他病时怀念远在杭州的夫人的一首诗,这诗是:每借怀人慰寂寥,寸心如海复如潮。西湖景物君休话,第一消魂是断桥。先生不以诗名世,据说也很少作诗。这诗之被传抄出来,是偶然的。但这诗恰好证实了他的寂寞和忧郁,不仅怀念夫人而已。这是又一首难忘的诗。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嗜好(________)穷年累月(________)老态可掬(________)沦陷(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抗日战争时期,…… 辅仁是天主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日军在北平接管了国立学校,辅仁因属教会,没有接管。这时有些没有南下而又不肯在敌伪统治之下做事的教师,多来辅仁任教。”这段文字交代了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安史之乱时,杜甫身陷被乱军占领的长安,看到山河破碎,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本文中余嘉锡先生没有参加赏花会,却写下了“莫怪杜陵无好句,只缘溅泪不曾看”的句子。他当时处境与杜甫有何相似之处?你如何理解他不去参加赏花会,却又写诗的行为?

    4.顾随先生家学根底深厚,他的“唐宋诗”课最受学生欢迎。顾氏门下,桃李芬芳,周汝昌、吴小如、叶嘉莹、朱家溍、郭预衡……,皆成国学大家。作者在文中写道:“听先生的课,好像进入诗国,别有天地,不仅暂得享受而已。”如何理解这句话?

    5.本文作者是一位编撰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他国学修养深厚,所写散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以下两句任选其一)

    ①他走进教室,步上讲台,先不开讲,而板书几行,其中有:“回看来路已茫茫,行行又入茫茫里。”

    ②先生教学是认真的,编书是刻苦的,生活是寂寞的。

    6.储皖峰先生逝世,胡适在文章中写道:“皖峰是一个很可爱敬的学人,终身勤苦做学问,终身勤苦教人做学问,真可以说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者。”本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储先生的勤苦?

    7.《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细读本文中所选三位老师的诗,能够发现,这些诗句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同一种内心情感:忧郁。请问,他们为何集体患上“忧郁症”?这体现了他们何种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王夫人因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人名)。

    2.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孙,出身不凡,且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这样一位翩翩佳公子在没登场前却成了大家口中的“混世魔王”、“蠢物”!请问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3.有人评价说,选文中这首《西江月》判词通篇都是寓褒于贬的戏言,它成功地总结了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纵观全书,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贺寿,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

    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大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比方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蓝色喻意刚强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活动一:

    下面这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中,你知道哪些是京剧表演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

    梅兰芳、尚小云、袁雪芬、闫凤英、新凤霞、程砚秋、荀慧生

    活动二:

    根据你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的了解,如果为关羽、张飞、曹操三个设计脸谱,你觉得他们分别应该用什么颜色的脸谱?

    关羽(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曹操(_____________)

    活动三:进入当代社会,京剧的发展呈现颓势,很多人呼吁振兴国粹,也有人认为京剧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请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试着谈谈你的观点。(不少于5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1)写给同桌的你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有一片极为干旱的沙漠,但令人吃惊的是,这片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沙漠中竟有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的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生长在这里的植物的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的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十分之一。但这些植物开的花却不仅硕大无比,而且惊艳异常,它们还能分泌出大量的芬芳花蜜。

    原来,这里的昆虫和鸟类都非常稀少,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出最多最芬芳的花蜜,才能吸引潜在的受粉者的注意,而使自己繁衍生存下去。

    当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就应该像这些沙漠里的植物一样,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把心开成一朵最大最美丽的花,撒播出人世间最浓郁的芬芳。当你真的把心开成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样既愉悦了别人,更愉悦了自己!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