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实验题 4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4 题
  1. 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如右表所示。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发现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对这种例外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性别及育性

    XX  XXY

    ♀  可育

    XY  XYY

    ♂  可育

    X

    ♂  不育

    XXX  Y  YY

    胚胎期死亡

    A. 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C. 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Y染色体不分离

    D.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

    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   )

    A.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是主动运输

    B.柠檬酸不可作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组分)的直接原料

    C.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

    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PI是一种核酸染料,能够对坏死或凋亡细胞染色,Annexin V能够高亲和力结合磷脂酰丝氨酸(PS),研究人员利用两种试剂对三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4象限内出现细胞的原因是因为细胞正处于凋亡早期

    B.Annexin V能够检测细胞凋亡的原因是因为PS在细胞膜上分布的不对称性

    C.实验结果显示,b组细胞的凋亡率最高

    D.需要对实验中B2象限内细胞进行镜检,出现炎症反应则确认为细胞凋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机体能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调整代谢的强度,如下图所示。

    寒冷刺激和注射去甲肾上激素(NE)都能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提升,其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另一部分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

    注: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这种蛋白质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令利用质子浓度差驱动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减慢,阻碍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产生。以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射NE导致的产热增加有明显的“记忆”效应

    B.棕色脂肪组织由丰富的交感神经控制,其节后神经元释放的是NE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生的热量来自于代谢反应放热和肌肉摩擦等

    D.棕色脂肪细胞中存在解耦联蛋白,抑制呼吸链,使葡萄糖直接分解散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部分过程。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

    B.图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不利于遗传多样性

    D.染色体分离的极性依赖于微管蛋白的排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

    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

    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

    D.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和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请回答下列小题。

    1.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细胞

    iPSC

    DB7

    MEF

    血清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A.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B.DB7的抗原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C.MEF的抗原不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一种抗体可以与不同结构类型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B.③步骤注射的是B细胞

    C.④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B

    D.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F2代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7/16

    D.野生稻多表现落粒,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将某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构建L-GFP融合基因,再将融合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下图所示表达载体。图中限制酶E1~E4处理产生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建L1-GFP融合基因需要用到E1、E2、E4三种酶

    B.E1、E4双酶切确保L1-GFP融合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

    C.GFP可用于检测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D.将表达载体转入乳腺细胞培育乳汁中含L1蛋白的转基因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

    B. 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

    C. 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

    D. 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够___________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和[H]参与在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此实验从_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

    突变体

    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

    半乳糖脂相对值

    34

    26

    33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

    3.42

    2.53

    3.41

    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解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

    (5)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酶G基因转入___________(选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水稻,检测__________是否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具有神经毒性,人患病后会出现恐水、痉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几乎100%。研究人员改变了RABV的结构并进行了繁殖力、致病性等方面的免疫学研究。

    (1)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位于__________上,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所在细胞产生__________。RABV可通过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侵染神经、肌肉等宿主细胞,并可沿轴突向神经中枢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发症状。

    (2)RABV的基因组编码含N、P、L蛋白等在内的5个结构蛋白。研究者培育出L蛋白突变病毒,并用此病毒侵染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检测病毒的繁殖能力,结果如图。

    此实验中对照组的细胞用__________侵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分别用L蛋白突变病毒和RABV侵染小鼠。15天后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根据以上信息,绘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曲线。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_____。

    (4)研究者继续用L蛋白突变病毒免疫小鼠,并与非致死剂量的等量RABV进行比较,实验的大致流程如下。

    结果发现,①②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细胞裂解率显著低于③组。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

    (5)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L蛋白突变病毒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角膜环状皮样瘤(RDC)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图1为调查的某RDC家系图。

    (1)此家系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DC为______性遗传病。请说明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______。

    (2)研究发现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______而发生突变。

    (3)Cyclin D1是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蛋白能结合Cyclin D1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为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设计了3种DNA探针: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按图2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

    请将图2使用探针的情况填入下表i、ii、iii处(填“不加”或“A”或“B”或“C”),完成实验方案。

    分组

    步骤

    野生型P蛋白

    突变型P蛋白

    1

    2

    3

    4

    5

    6

    步骤1

    不加

    i _____

    ii ______

    不加

    同i

    同ii

    步骤2

    A

    A

    iii ______

    A

    A

    同iii

    图3结果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P基因在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中不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和稳定表达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4。

    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5)综合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解释杂合子患病的原因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研究发现,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即pH4~5的溶液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为了研究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研究者用黄瓜幼苗快速生长的下胚轴切段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多细胞植物体的伸长生长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增加的结果。

    (2)如图1所示,研究者通过冰冻融化去除下胚轴切段中的原生质体,仅剩________,经这种处理后的下胚轴切段称为Y。

    (3)由图可知,对Y进行的实验处理为:________。

    (4)图2结果表明,Y的特性是①________;决定这种特性的物质最可能是②________(选填:纤维素/果胶/蛋白质)。

    (5)研究者发现生长素可通过诱导细胞膜外环境的pH值降低,促进细胞生长。已知植物细胞膜上有H+泵、水通道、生长素受体、钾通道、蔗糖运载体等。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请选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一种可能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

    (3)图2说明,__________。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_________。

    (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_________关系的调控。

    (5)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首都北京,请提出一个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