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具有神经毒性,人患病后会出现恐水、痉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几乎100%。研究人员改变了RABV的结构并进行了繁殖力、致病性等方面的免疫学研究。

(1)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位于__________上,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所在细胞产生__________。RABV可通过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侵染神经、肌肉等宿主细胞,并可沿轴突向神经中枢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发症状。

(2)RABV的基因组编码含N、P、L蛋白等在内的5个结构蛋白。研究者培育出L蛋白突变病毒,并用此病毒侵染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检测病毒的繁殖能力,结果如图。

此实验中对照组的细胞用__________侵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分别用L蛋白突变病毒和RABV侵染小鼠。15天后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根据以上信息,绘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曲线。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_____。

(4)研究者继续用L蛋白突变病毒免疫小鼠,并与非致死剂量的等量RABV进行比较,实验的大致流程如下。

结果发现,①②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细胞裂解率显著低于③组。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

(5)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L蛋白突变病毒__________。

高三生物实验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