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填空题 9 题,多选题 1 题,作图题 3 题,实验题 4 题,计算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A. 声如洪钟   B. 曲高和寡   C. 悦耳动听   D. 余音绕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3.5m/s                     B. 4m/s            C. 4.2m/s                    D. 4.5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做法能够加快蒸发的是

    A. 将毛巾放在阴凉处   B.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有光向外传播的物体都是光源   B. 无论何时,电灯都是光源

    C. 宇宙里的星星不都是光源   D. “床前明月光”表明月亮是光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接头安装噪声监测器   B.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D. 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几种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测量中的差错   B. 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C. 态度认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 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A与B   B. A与C   C. C与D   D. B与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A. 2.65cm    B. 2.35cm   C. 2.36cm   D. 2.4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所示判断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 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 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们都知道猴子捞不起水中的“月亮”,对水中的“月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 3∶2   B. 3∶1   C. 3∶4   D. 4∶5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夹角,则

    A. 反射角是70°   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70°

    C. 入射角是20°   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9 题
  1. 液化方式有两种,气体打火机里的液体是通过_______ 的方式液化的,而冬天呼气时口腔周围冒出的“白气”则是通过_______ 的方式液化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 _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 _________(高/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季经常出现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常常实施人工降雨,用炮弹向高空云层里抛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冰粒或__________成小水滴,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再熔化成水珠,水珠落到地上,这就是人工降雨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______ 尺测量较准确.它们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 cm,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 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 猴子捞月——光的直线传播   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3 题
  1. 画出如图中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如下左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夹角30°斜射入井口,若要利用一块平面镜,将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海波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海波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海波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中的图像A是_______(填“海波”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2)在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海波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海波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

    (3)海波的熔点大约是___℃,在12min时,海波处于____ 状态(物态); 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___分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在平面镜上,纸板由、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翻折.

    (1)如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射到镜面上点,纸板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接着将纸板绕向后翻折,则纸板上__________(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在__________上.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图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__(能/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________(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尺的作用目的主要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你的判断和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进一步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___dm ;VBC=____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3 题
  1. 国庆节期间,小明一家自驾游到太原.途经某隧道,已知隧道长1960m.在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家汽车通过整个隧道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汽车用100s的时间行驶1000m,接着又以15m/s的速度行驶2min,求汽车在前1000m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全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该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