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null 1 题,连线题 1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又相互制约。另外,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直接民主

    B. 权力多元与制衡

    C. 全民决策

    D. 多党合作与监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

    A.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 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传统观点认为,铁器的使用是在西周末期,战国时的《禹贡》和战国初至西汉初年成书的《山海经》都记载,禹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山海经》指出:“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说明

    A. 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

    B. 《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

    C. 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D. 战国时期仍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出身统计表,从表格中可知当时

    朝代

    宗室

    世族

    庶族

    待考证

    唐玄宗

    3

    24

    3

    4

    唐宪宗

    1

    19

    2

    3

    A. 科举制度成效十分显著

    B. 皇权势力仍占主导地位

    C. 皇权对相权的优势增加

    D. 皇权实现有效控制地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隋唐

    D. 两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A. 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

    B. 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 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 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

    A. 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

    B. 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

    C. 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

    D. 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 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B. 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C. 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D.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议会制度》中写道:“这是国王与议会冲突的世纪,最后形成一种明显不同的社会和宪法,专制主义被消灭了。”这主要说明

    A. 英国废除了君主制

    B. 英国议会制度开始建立

    C. 议会主权原则确立

    D.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新消费主义者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他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大众消费主义的出现

    B. 社会崇奢现象的盛行

    C. 社会等级秩序的变动

    D.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A.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 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

    C. 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

    D. 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

    A. 主张正视儒学

    B. 否定佛教传播

    C. 肯定道教影响

    D. 主张三教合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度,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大批拆除。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存在着。

    ——摘编自【德】恩格斯《住宅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物极必反的道理印证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实。就社会经济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了滞涨问题或瓶颈状况。“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指社会经济出现了转机。为何会有转机出现呢?那是因为有了转型的内在驱动。

    在过去的500年里,三大世界性大国荷、英、美之所以能够次第崛起,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改变社会生产力、引领社会生产、变革生活方式的方向上做出成功探索,并依托其深具场外市场持点的资本市场的大力推动,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奠定大国地位。

    ——摘编自王骥《场外市场战略、历程与转型经济资本梦》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转型的驱动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