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
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作揖行礼”图,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千多年前,古人写“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作者痛批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诞不经,他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