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谈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 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 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 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这表明利玛窦在中国传教( )

    A. 适应君主专制国情和儒家统治思想现实   B. 要将天主教和中国儒家的经典融合起来

    C.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试图突破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思想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 社会变迁   B. 阶级分析

    C. 道德标准   D. 文明传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 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   B. 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 为防范割据而人事变动频繁   D. 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亿美元)

    1913-1948

    0.5%

    1990-1995

    10%

    1950年:607

    1973年:5,740

    2003年:91,000

    1950-1973

    10.3%

    1996

    6.7%

    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

    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

    1983-1989

    6.2%

    2004

    8%左右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5—17世纪

    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

    1839年

    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

    1919年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舷客运航线开通

    2015年

    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

    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

    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述充分恰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食可以充饥。此种状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204年,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曹操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

           --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税制改革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对反革命分子采取的恐怖政策。国际恐怖主义历经了18世纪末的萌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爆发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泛滥时期。在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逐渐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基本类型。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们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自然地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该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1897年在其翻译的《天演论》中,严复同意斯宾塞所认为的自然进化是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又不接受斯氏把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强权逻辑。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

            ——李宪堂《严复与<天演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