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选择题 2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加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工人运动的推动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B. 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 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 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A. 九品中正制

    B. 孝廉

    C. 科举制

    D. 军功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A.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 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 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 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 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国民政府发布这一布告是在

    A.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 七七事变爆发后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 “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中宗未经中书、门下省附印而私下封官,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之官时称“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所看不起。材料表明

    A. 君主决策随意独断

    B. 时人有分权制衡的意识

    C. 中书门下监察独立

    D. 时人有一定的制度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册立过“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叔”、“皇太弟”等皇位继承人,但就没有册立过“皇太女”,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什么有关?

    A.大一统观念      B.宗法观念

    C.皇权至上观念     D.中央集权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表1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1),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 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 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 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 廷杖现象普遍,已成常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32年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 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 英国资本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D.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下表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1969年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

    A. 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 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 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D. 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

    A. 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 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D. 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表明

    A.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B.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C. 两极格局下的意识形态冲突

    D. 美苏争霸态势呈现苏攻美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A. 历史渊源是阻碍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B. 摆脱美国控制的要求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

    C. 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使欧洲走向联合成为历史必然

    D. 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0年6月28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但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这表明毛泽东

    A. 支持蒋介石当总统

    B. 称赞蒋介石一个中国的立场

    C. 同意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

    D. 认为新中国的建设急需一个安定的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

    A. 希望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

    B. 带有盲目的排外倾向

    C. 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 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A. 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 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 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7~1985年,科技事业基本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的过程,并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例、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关的教育政策。

    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邦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掀起了高潮。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一度造成了依赖国外技术和大量进口零配件的被动局面。但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1949-1976年党的口号

    表二1977年以来党的口号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9)“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2.12)“以阶级斗争为纲”(1957.10)“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5)“文化革命”“技术革命”(1958.5)“人民公社好”(1958.8)“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64.2)“抓革命,促生产”(1966.9)“革命委员会好”(1967.3)“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967.11)“打倒社会帝国主义”(1969.10)“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1970.5)……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6)“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讲四美”(1981.12)“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10)“一国两制”(1984.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87.4)“抓住时机,发展自己”(1992.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1997.9)……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史》整理)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一项有关党的口号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人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 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 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 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