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8 题,其中:
单选题 37 题,选择题 9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7 题
  1.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 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 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由此可见

    A. 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   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

    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   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与这条航线开通有关键联系的航海家是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A. 国籍不同   B. 阶级出身不同   C. 史观、立场不同   D. 受教育程度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认为:《春秋》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康乾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是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压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 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 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 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千耦其耘式经营   C. 田庄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 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C. 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 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题文)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 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 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 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

    A. 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   B. 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

    C. 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   D. 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题文)20世纪90年代初,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材料说明商代

    A. 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 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

    C. 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 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里红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 商周时期墓葬   B. 秦汉时期墓葬

    C. 南北朝时期墓葬   D. 宋元代时期墓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题文)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A. 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   B. 盐铁官营

    C. 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D. 工商立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题文)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10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①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②有效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D.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题文)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题文)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中名为“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的插图。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 亚洲贸易优势丧失   B. 大英帝国正在崛起

    C. 全球贸易规模扩大   D. 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

    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

    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 工业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C. 圈地运动的巨大作用   D.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外商干预中国茶叶的价格

    C. 民族资产阶级向外商妥协

    D. 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 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 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 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 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 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 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 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 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A. 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 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 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 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 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C. 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 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 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 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职能和性质两方面比较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 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