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B.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C. “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人为加剧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D. 人工智能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它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科学家的观点,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问题。

    B. 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C. 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D. 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B. 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C. 如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D. 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理性看待人机关系,我们会发现人机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

    文/莫斯其格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崇,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B. 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C. 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D. 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B. 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 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 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E. 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3.《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 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2.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王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曰:“昨与颜衍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遗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幸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

    (选自《宋史·窦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C.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 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

    C. 东宫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D. 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给予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他的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其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入仕途。

    B. 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结果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

    C. 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院中拜受了诏命。

    D. 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

    (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曾做幕僚,积极抗金,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之际,他被调离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开头三句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后文抒写词人身世和心境做铺垫。

    B. 上片后三句以莺燕的无声从正面衬托出杜鹃的悲啼,勾起了词人的情感波澜,一“总”字传达出怨责、无奈的情味。

    C. 下片前三句写词人被杜鹃的哀鸣催下清泪、惊醒残梦,杜鹃却飞进了深林,留下诃人独自流泪独自无眠。

    D. 结尾三句是说在故乡闻鹃固然引不起词人心动,而今半世羁旅却又增添了一重羁愁,“犹自……况”表明了其心情的转折。

    E. 全词借物寓意,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构思和表达上较为讲究。

    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的道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③试图“主导亚洲”的日本主张“雁行模式”,无异于痴人说梦;亚洲的合作、竞争态势远比由谁主导的含义复杂、丰富得多。

    ④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岛礁建设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无可厚非。

    ⑤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⑥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在治疗疟疾思路上的创新,其重要价值不只是在国际上获得公认,在国内科技界也是有广泛共识的。

    B. 11个美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花费了约10万小时将超过500类不同生物体的系谱图编织在一起,创造了一棵涵盖230万个物种的“超级树”。

    C. “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开封举行,该联盟旨在推进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动,掀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旅游协作新篇章。

    D. 中英文化交流年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两国人民共享彼此文学艺术的交流互鉴创造了更多机会,为中英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

    B.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C.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D. 江先生的儿子今年以优异成绩荣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乡亲们纷纷前往祝贺,他连连道谢说:“托福!托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题文)从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主要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l元,一种是每小时0.5元,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很多用户反映,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而且还能锻炼身体。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共享单车在急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如果任其无序发展,则免不了会有昙花一现的结局。

    (1)概括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

    (2)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拟写一条印在共享单车上的文明提醒语。要求:①语言简明、生动;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如你是导游李明,将组团到绍兴一日游,请你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不超过100个字。

    车型/号

    宇通/浙B2888

    发车时间

    6月1日7:OO

    集合地

    嘉兴客运中心

    到达时间

    6月l日9:OO

    返回时间

    6月1日19:OO

    旅游景点

    鲁迅故里、沈园、兰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