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里的“他”指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指出:“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据此种衡量标准,斯大林模式

    A. 农业集体化能推动现代化   B. 只重视经济不利于现代化

    C. 苏联已经实现全面现代化   D. 成就显著并未阻碍现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说明垄断组织

    A. 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部门

    B. 完全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

    C. 使得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竞争海外贸易,开拓世界市场,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最终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导致这一结果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英荷三次战争

    C. 英法七年战争

    D. 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 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在1995年到2000年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临淄县志》记载:“元旦(指公历新一年的第1天),县署与各机关各学校,互以名刺相投,贺年节”。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

    A. 清朝末年

    B. 民国初年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

    A. 打败“无敌舰队”   B. 颁布《航海条例》

    C. 成立东印度公司   D. 发动七年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塞缪·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宣扬它已经取代了帆船时代的航线,成为“海洋铁路”。这一条“海洋铁路”形成是由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汽船的应用

    C. 蒸汽机车发明

    D.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量子力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中学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戚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④摩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 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B. 激起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C. 解决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D. 遭到报复将引发关税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美国历史学家梅尔文·杜博夫斯基指出,“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这里作者旨在说明经济危机

    A. 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B. 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产生怀疑

    C. 冲击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 摧毁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哈佛大学同学福莱尔写信给罗斯福总统:“那些‘没事找事’的项目所造就的成群的受益人,他们拿着铁锹上班,干这些无用的活……”福莱尔意在

    A. 批评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B. 建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 要求政府整顿银行系统

    D. 推动政府重视高新技术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光荣与梦想》中写到,罗斯福新政时期,“蓝鹰运动”流行一时。“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 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这场“蓝鹰运动”旨在

    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B.扩大商品消费市场

    C.强化社会保障机制           D.提高工人政治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传统,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出现了

    A. 黄金时代

    B. “滞胀”困境

    C. 虚假繁荣

    D. 知识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进入90年代,福特公司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完成一个票据审核流程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缩短到2小时,处理人员由500人减少到柯150人,公司投资800万美元开发的知识管理系统,第一年就节省成本2.4亿美元。福特公司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的政策            B.国家干预政策

    C. 混合经济的实行           D.新经济的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福利国家“制度的一次成功实践

    B.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 有利于社会稳定

    D. 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0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此,苏俄实施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削减农业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该政策引发了农民们的不满,出现了不愿种粮或尽可能少种粮、故意缩减耕地等不合作行动,苏联农业急剧萎缩,1920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最终在1921年酿成了一场波及苏俄17个省份的大饥荒。该政策指的是

    A. 实物配给制

    B. 余粮收集制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1925年党的十四大前夕,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号召:“应该进一步减少对农民的限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减少农业税收。”这一主张说明他

    A. 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

    B. 坚持新经济政策

    C. 逐步推行农业现代化

    D. 鼓励大规模垦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够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 )

    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

    ③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

    A. 农民缴纳固定粮食税

    B.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

    C. 政府免收农民赋税

    D. 农民可以租借国家的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材料三罗斯福曾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很好地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美)约翰·伍兹《罗斯福和现代美国》

    材料四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使联邦政府“能够存在下去”所采取的政策。列举政府“为壮者提供工作,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的主要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4)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