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7 题,实验题 6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7 题
  1. 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的小船不动吗?对于这个问题,小枫和小红同学有以下结论:

    ①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可以不动,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也动了,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不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也不动,因为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不能推开,但自己坐的小船可以动起来,因为推力小于阻力;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为了探究力能够使物体产生形变,小枫同学找来了玻璃瓶,带孔的橡皮塞,玻璃管,水等实验器材,关于他选择器材和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选择椭圆形的厚玻璃瓶、并装满水,并选择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盖紧,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仔细观察细管中的水面高度的变化

    B.选择圆柱形的厚玻璃瓶、并装半瓶水,并选择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盖紧,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仔细观察细管中的水面高度的变化

    C.选择椭圆形的厚玻璃瓶、并装半瓶水,并选择粗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盖紧,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仔细观察细管中的水面高度的变化

    D.选择椭圆形的厚玻璃瓶、并装半瓶水,并选择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盖紧,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仔细观察细管中的水面高度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月球对他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若一个身着装备的航天员达到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约150N,则这位宇航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约为(  )

    A.150kg   B.15kg   C.900kg   D.90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圆柱体A,手握住绳子竖直向上拉,圆柱体A受到的拉力T小于圆柱体A受的重力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T、重力G和地面对圆柱体A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圆柱体A

    C.圆柱体A受到的合力大小是G﹣T

    D.拉力T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快

    D.实验结论: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就越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B.

    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允血液

    C.

    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

    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实例中,主要是依靠空气的浮力而升空的物体(  )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描述的几个力中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运动员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D.

    用力提着滑板沿水平方向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20N   B.25N   C.30N   D.35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甲是电工上水泥杆的情景图,乙是电工上水泥杆用的脚扣示意图.脚扣由一根钢条做成约的弧状,在A、B处绑上橡皮,踏脚板D上有一个固定脚的皮带C,A、B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有一个高度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脚扣可等效为一个杠杆,A是支点

    B.在A、B处绑上橡皮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脚踏板做得宽而大是为了减小脚受到的压强

    D.A、B间有一定高度差是为了减小脚扣对水泥杆的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小红同学假期参观了三峡工程,如图是她坐船从上游往下游行驶,通过船闸的四幅图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船行驶到上游闸门C时,打开闸门C船即可进入闸室

    B.船从闸室进入下游时,打开阀门B,下游与上游构成一个连通器

    C.船从上游往下游行驶过程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D.若小红坐的轮船由长江继续驶向大海,这艘轮船所受的浮力变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小东制作了如图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潜艇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缠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具有弹性的绳子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具有弹性的绳子的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对于运动员离开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运动员通过A点后,绳子具有弹势能

    D.运动员到C点时,他的动能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建造鹦鹉洲长江大桥时,一个静止在江底实心圆柱体(设江底是水平的),其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图甲是所使用的起吊装置(图中未画出)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钢缆绳,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并保持0.2m/s的速度不变,图乙是钢缆绳把圆柱体从江底拉出水面的过程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象(取江水密度为ρ=1.0g/cm3,g=10N/k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圆柱体的高度为2m

    B.该圆柱体的密度为2g/cm3

    C.该圆柱体静止在江底,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6×104Pa

    D.该圆柱体静止在江底,钢缆绳还没有向上拉时圆柱体对江底的压强是2×104P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D是动滑轮,配重A的底面积为5×10﹣2m2,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0为2×104Pa,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到,OE:OH=2:5,此人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为FA′1,配重A受到的拉力为TA1,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他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对地面的压力为F2,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为FA2,配重A对地面受到的拉力为TA2时,配重A对地面的压强P2为4×103Pa,已知F1:F2=20:19,杠杆EH、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重A受到的重力GA为1000N

    B.拉力TA1为750N

    C.拉力TA2为800N

    D.动滑轮D受到的重力GD为100N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6 题
  1. 在“探究物体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及分析正确的是(  )

    A.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乙、丙两图

    B.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C.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撞击后所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D.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应保持铁球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控制手对铁球的推力的大小恒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枫和小红同学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c)三个实验,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

    (1)小枫和小红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通过观察比较(a)、(b)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图(c)所示,是小红将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的效果不太明显,通过对图(a)、(c)的观察比较又得出了“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4)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1)为了方便测量     ,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时若杠杆右端稍低,可只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和F2,并测出对应的力臂l1和l2,记录了如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小红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     ,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     ,即可证明小红的判断是否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红同学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时他找来了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A、B两个木块(B的表面更粗糙),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

    (1)实验中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乙、丙两图中A、B叠放在一起,目的是使     相同,研究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3)在甲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的拉动木块A,在水平木板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画出此时木板所受的压力F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1)若如图中G物、F拉、G总、G桶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则可得出结论F浮=G排,即阿基米德原理

    (2)如图中,弹簧测力计悬挂物块浸没水中后,物块所受的浮力与浸没深度的关系图象是    

    (3)在B图中,若物块碰到烧杯的底部,测得的浮力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物块受到的浮力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21世纪将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汽车就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如图甲是轿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的安全带,目的是为了防止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和乘客由于     而向     (选填:前、后、左、右)冲击时受到的伤害.如图乙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若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汽车行驶时,即使两侧的车窗关闭,仍能使车内的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这种能够自动向外“抽气”的现象所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自行车的“把手”处的示意图,“把手”做的形状刚好跟手握出吻合、且有花纹,前者的目的是     ,后者的目的是     自行车的手闸还可以看着杠杆,对手闸的动力F1及手闸受到的阻力F2,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画出对手闸的动力F1的动力臂L1;

    (2)刹车时的手闸是     杠杆,(填:省力、费力、等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质量是3t、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是1000cm2的大石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在15s内沿竖直方向,把大石块匀速提升到3m高的地方,钢丝绳上的拉力F为1.5×104N,求:

    (1)起重机还未起吊时,大石头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起重机提升大石块时,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起重机上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汽车油箱油面高度的装置,滑竿AOB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其一端滑片B可以在R1上滑动,另一端固定一个浮子,油面下降时,浮子随液面落下,带动滑竿使滑片B向上移动,从而在油量表上显示对应的油面高度,已知OA=20cm,OB=50cm,浮子质量m=100g,若滑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油箱中油的深度刚好是20cm,滑竿B端所受的阻力为6N,并且浮子有的体积浸没在油中,不计滑竿的质量,(油箱内的密度为0.8g/cm3)求:

    (1)油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2)浮子所受浮力;

    (3)浮子的密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