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幸福。

    ①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

    ②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

    ③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

    ④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段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①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②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   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③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她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最终提取出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

    A. “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中“用心专一”是定语。

    B. 分句①中“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是宾语。

    C. 分句②的横线上可以填“虽然”。

    D. 画线句的主干是:她提取出了青蒿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6)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7)杜甫《春望》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忧国之情凄凄,思家之心切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qiǎo miào jué lún)。

    (2)它参天耸立,____(bù zhé bù náo),对抗着西北风。

    (3)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____(bá shè)的行旅。

    (4)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它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______)的火炭。

    (5)我们不应讨厌它那喧嚣(______)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同学们共读了《昆虫记》后,要开展交流活动,请你按要求参加。

    (1)在交流中,一组同学以“情趣”为关键词进行交流,请仿照示例结合原著内容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示例:法布尔写黄蜂从地面上飞跃起来又立即迅速飞走时,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蔽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个个喷出来一般”,写出了黄蜂数量之多、飞行速度之快,行文活泼生动,趣味横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小昆虫的喜爱。

    (2)活动后,一位同学代表全班给应邀来参加活动的王老师写了一张感谢卡,请找出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两处并改正。

    王老师:

    谢谢您昨天来我班参加我们的交流活动。您和大家一起交流,为我们推荐课外书,分享您的读书心得,真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我们全班同学向您表示热烈祝贺!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届时请您务必准时参加哦!

    此致

    敬礼!

                     八三班全体同学

                    2018年12月3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作者善用表现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燕脂”“紫”“红”等,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雄浑壮阔的意境。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D. “半卷红旗临易水”容易使人联想起慷慨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备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出入之迂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且焉置土石

    (4)虽我之死

    (5)惧其不已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君之力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B. 渤海之尾     妾妇之道(《富贵不能淫》)

    C.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

    B.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以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移山。

    D.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快速”

    ①早在周代,我国便己出现快递制度。据《周札·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迭”。实际上,商朝已有近似于现代的快递雏形,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②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

    ③汉代设“传驿”,用于传递紧急文书。当时的传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用马连递称“驿”。东汉以后,“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逆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

    ④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汉代“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隋唐时期,如果是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送赦免文书,则日行五百里。宋代的快递“急脚送”,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t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1.选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快递”,请根据③④两段文字,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短语的表达作用。

    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3.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分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原因。

    如何保密,也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预防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代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在秦代,文书都是写在竹简上,所以传递之前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宋代,出现了“字验”、“数递”、“色递”、“字递”、 “物递”等多种先进的保密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暑。田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间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 然而,       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对表现葵花的整体形象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A.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B.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地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3.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它们为什么不会诅咒烈烈的炎阳?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若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若是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那么,我们身边处处有美景,我们每天都可以在各种“美景”中享受人生。

    请以“身边的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