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2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把我市建设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B.把污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分类回收垃圾,就地露天焚烧 D.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水是重要资源,我们应当认识水、用好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素 B.可以用过滤法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水灭火时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通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态氧,然后汽化成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为物理变化 B.液氧变成氧气时氧分子的体积变大

    C.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D.所得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同学们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要多动手、勤实验,并能正确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下列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食醋与纯碱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 B.鸡蛋清倒入开水中产生黄色固体

    C.光亮的铜片在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 D.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红棕色铁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溶解度曲线是物质溶解性的直观体现。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质可能是熟石灰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C.使c物质结晶析出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 ℃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B.钠离子可表示为Na1+

    C.2H表示两个氢元素 D.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C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点赞!她创制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D.青蒿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成立的是(   )

    A.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B.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中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质的构成

    B.

    物质的鉴别

    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①空气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烧碱和硝酸铵:加水判断温度变化

    C.

    物质的性质

    D.

    物质的用途

    ①铁和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②烧碱和纯碱: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①干冰:炎热夏季人工降雨的原料

    ②液氧:神州十一号飞船升空的燃料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现有A.小苏打;B.红磷;C.氧气;D.硝酸钾;E.镁粉等五种物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在空格内。

    (1)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____。

    (2)用于制作照明弹的金属____。

    (3)农业上常使用的一种复合肥料____。

    (4)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息息相关。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_____。

    (2)汽车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水、_____接触而生锈。

    (3)小强发现妈妈刷洗锅碗时,常加入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

    (4)“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又一伟大战略。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丝绸的主要成分是_____。

    (5)2016年底骆马湖水将走进徐州百姓家。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0(次氯酸)。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生活中为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水具有相同的组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D、E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C均属于氧化物,E是碱。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

    (2)表中物质都含有的一种元素名称是____。

    (3)A转化为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

    (4)C→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思考作答: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3)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常在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来快速制得氨气,可选择上述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 ,验满时,在集气瓶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成________色,证明已集满.

    (4)若用图F来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采用瓶口向________ 排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向瓶中倒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后振荡,矿泉水瓶变瘪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能够反应,需要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_即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认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可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来验证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验证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等。小组认为也可借助于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___。

    A无色酚酞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3)小华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竟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立即停止了滴加,小组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含什么溶质呢?

    [猜想假设]猜想甲:含有Ca(OH)2;

    猜想乙:含有HCl;

    猜想丙:含有HCl与Ca(OH)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①小夏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丙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腾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甲,你认为他排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飞只用一种溶液完成了对猜想乙的验证,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表格:

    实验操作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溶液

    有___且溶液中出现沉淀

    猜想乙正确

    [反思拓展]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即: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将该表达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莆田黄石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5 g

    158.1 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 g。

    (2)求该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