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老圣人

    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功伐,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始终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③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中国共产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努力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⑤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⑥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⑦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⑧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做好总结。

    4.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5.阅读下面的三则名言,说说它们共同阐释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无论在什么时代,礼让都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高尚品德,是从灵hún深处溢出的怡人芬芳。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文明礼貌、相互谦让,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偕有序。反之,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相争不让,生怕吃一点点亏,不仅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酿成大祸,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现实生活中,这种不理智、不礼让、任性而为造成矛盾激化的教训深刻之至,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灵hún(_______)   隔阂(________)   酿(__________)成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

    3.“深刻之至”中“至”的意思是(    )

    A. 到   B. 最好的   C. 极;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是由花果山上的一块奇石孕育而出。

    B.猪八戒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逐出上界。

    C.白龙马本是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玉帝的琉璃盏,被贬蛇盘山。

    D.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针”,能长能短。

    (2)他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钟,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_____(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这一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小明同学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助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甲]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乙]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傲然肃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①[甲]处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改为“__”。

    (3)班会活动的最后,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们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及主要品格,语言简洁准确)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___

    主要事迹和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

    (5)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读完全文,你觉得“千里马”和“伯乐”应该各自具备怎样的才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风景,所以收藏了许多。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快乐;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幸福;把幸福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感动……

    请以“把   定格在心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