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特点是

    A. 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主要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

    A. 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

    B. 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

    C. 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D. 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假如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又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 女儿 B. 大儿子 C. 二儿子 D. 三儿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 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 反对实行君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项权利”指的是(   )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领事裁判权

    C. 设立租界的特权

    D. 在通商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

    A. 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 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

    ③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近代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明显不同是(   )

    A. 没有科学的斗争纲领   B. 以反帝为主要目标

    C. 带有迷信色彩   D.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是(   )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北伐的最主要成果是

    A. 完全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B. 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武装   D.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双十协定”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

    A. 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

    C.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D. 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成熟表现在( )

    ①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领导核心 ;④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 《八一宣言》的发表

    B. 一二·九运动爆发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这两个转变完成的时间分别是(   )

    A.1919年、1949年      B. 1949年、1956年

    C.1956年、1976年           D.1978年、199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坚持了    

    A.社会主义制度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民族平等的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01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台湾情况不同,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不同”是指

    A. 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

    B.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

    C. 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

    D. 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关于国共的两次合作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次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反击日本侵略

    B. 两次中共始终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 第一次消灭了两支军阀,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第二次赢得彻底胜利

    D. 第一次采取党内合作,第二次采取党外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某史官《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汉代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唐太宗对于丞相作用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画线部分可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4)从三则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  下面这一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期间未庄的地主   乡绅捣毁静修庵参加革命的情形。鲁迅著作《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哪些原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历经多次失败,总结教训,开始了伟大转变,表现在哪里?

    (3)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