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8 题,非选择题 2 题
困难题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A. 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B. 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 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

    D. 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据明李乐《见闻杂记》记载:湖州府乌青镇“里中有中人之家,贷钱开油饼坊,其雇工人与市上一人剧饮而醉相殴,雇工人推其人堕水死,主不知也。事闻于官,官不诘责下手之人,主人费六七十金,半偿死者之家,半赂衙门人,事竟得寝。”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雇佣关系下仍有封建隶属关系

    B. 雇佣关系下自由劳动力的生活

    C. 明清社会治安混乱和官场腐败

    D. 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日益商品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事变后,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于1934年7月7日从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等地,历时4个月,行程3200余里。11月初,与闽浙赣红十军胜利会师。红七军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积极配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B. 威胁日军占领的南方中心城市

    C. 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D. 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A. 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 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C. 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 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 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 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这一做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苏联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斗争

    B. 书中描述与当时官方宣传产生冲突

    C. 二战国际关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D.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对苏联产生冲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

    时间

    广告量

    报纸

    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

    《申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30

    29

    43

    17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

    《商务日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

    据表推断

    A. 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 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 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 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年份

    1887年

    1936年

    1887年

    1936年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0.38

    35.50

    20.00

    24.48

    A. 外国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

    B. 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C. 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

    A. 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 要改变革命策略

    C. 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 斗争目标不明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顶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

    A. 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

    B. 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C. 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

    D. 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时间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

    1933.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

    193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

    1933.8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

    1933.11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

    1934.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1934.4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

    1934.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

    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 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 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 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 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 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 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 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 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 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 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 治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薄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薄、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薄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区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紛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急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明清时期的家训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传统家训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实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