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名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文天祥 D. 林则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还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里,其“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加强对西南的管理,中央统治者改变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的办法,从中央派遣关于进行直接管理。这一政策最早开始于(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康熙帝 D. 雍正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他评论的是(    )

    A. 唐代的六部官员 B. 明代的内阁首辅 C. 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D. 清代的军机大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非常方便

    ③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废除宰相制   B. 大兴文字狱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设立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792年,清政府实行“金瓶挚签”制度目的是(    )

    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  

    ②防止地方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分裂 

    ③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  

    ④放手让地方管理,进行自治统治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显出疲惫的老态。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清政府统治的原因是

    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道出了明清不同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蒙古准噶尔部可汗准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并多次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历程几十年,终于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准噶尔部采取的政策与材料一所体现的政策有何不同?

    (3)简要说明上述措施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1)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3)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 

    (4)请简要写出哥伦布航行的路线。   

    (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