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 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周王室衰微   D.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东北曾经流传一首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其中“苦难”开始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二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

    A.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 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脱欧”公投,结果英国脱离欧盟。有分析认为英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和贸易上,双方相互依存度极高,政治上相互帮衬。英国脱离欧盟,势必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加入欧盟的目的(  )

    A. 寻求外交和国家安全

    B. 引进科学技术

    C. 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

    D. 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九龙司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希特勒上台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 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传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 魏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的作者是( )。

    A. 董仲舒   B. 司马迁   C. 班固   D. 司马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 西域都护 B. 伊犁将军 C. 宣政院 D. 驻藏大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A. 实施结果   B. 实施过程

    C. 实施目的   D. 实施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 郑和下西洋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1972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新当选教皇弗朗西斯一世,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古西欧社会的基督教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B.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C. 基督教会能够推动中古西欧社会的发展

    D. 基督教会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古西欧社会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①日本明治维新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中国洋务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和谐,又遍布矛盾的世界,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包含哪两部分?

    (2)从材料一中找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材料二  ……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因势利导,共为体系,保证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以不破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山、水、人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建堰22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3)材料二所指的是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它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4)从材料二中找出它被称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1)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原因。

    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嬴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据材料三判断,“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说它“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材料四: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4)材料四中的“这场军事政变”,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何感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日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竞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材料四: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五: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报告》

    (1)联系所学,材料一中的“列宁的思路”其体指什么?“苏联的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联系所学,材料二中“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五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材料五中的“中共十四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呢?

    (4)材料四中,你认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呢?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呢?

    (5)通过阅读材料和探究以上问题,请你谈一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