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 题
  1.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 公民意识

    B. 平民政治

    C. 权力制约

    D. 法律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 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 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C. 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

    D. 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和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在理论上都被称为民主政治,其主要依据是

    A. 统治阶级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B. 各级官吏均由选举产生

    C. 三权分立设计具有科学性

    D. 公民意志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 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D. 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7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说:“近世女子教育专务虚化不切实用,……有鉴于此,奚发本学社,用最新式之教育法灌输,能切实用之学术而于女子人格及立身行性尤为注意,庶几学成之后,在社会能有立身之学术,在家庭不失为贤母良妻。”这则广告

    A. 既注重实用又关切素质

    B. 是女权思想形成的标志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D. 表明广告的商业功能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 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 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 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C. 从1 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D. 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 思想统一

    B. 三纲五常

    C. 君权神授

    D. 以刑辅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 胡克   B. 施莱登

    C. 拉马克   D. 达尔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指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西学人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这一观点

    A. 有利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

    B. 正确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C.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混淆了欧亚古学复兴的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8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故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

    材料三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官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仔细参考《宋史》里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窥见新法失败的情形。譬如“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即在畿国的开封府,其测量就产生技术上的问题,有谓“时方时止”,县内有山林,即无从着手。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黄仁宇提出了什么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3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和目的。

    (2)观察材料二所提供的地图,判断是哪场战争。结合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有何特点?有何重要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