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6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3.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恼

    ——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B. 契诃夫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的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从《苦恼》中就可以看出来。

    C. 小说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姚纳拉三个年轻人时,不但没有为他们辱骂和动手打他感到痛苦,反而觉得“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说明他宁愿被打骂也不愿孤独。

    D. 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苦恼》中的姚纳共同的处境,他们在遭遇不幸时渴望倾诉,可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2.请从情节结构角度,谈谈小说构思的巧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园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据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96%高三学生和73%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附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资料来源:“阳光高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 “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 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

    D. 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E. 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 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固:坚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⑵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翻译课文中的两个句子

    ⑴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⑵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时天下承平日久  ③衡少善属文  ④诚甘乐之

    ⑤反欲斗两主 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⑦单于壮其节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剑斩虞常已 ⑩羝乳乃得归

    A. ①⑨⑩/②⑦/③/④⑥⑧/⑤   B. ①/④⑩/②⑦/③/⑥⑧/⑤/⑨

    C. ①③/②⑨/④⑦⑧/⑥⑩/⑤   D. ①④⑩/②⑦/⑤/③/⑥⑧/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璧有瑕,请指示王

    B.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秦亦不以城予赵

    C. 皆为陛下所成就/ 其势必不敢留君

    D. 武等实在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只,不过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B.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更加     而收系张胜    系:监禁

    D. 独畏廉将军哉?  独:只,单单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讥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战国后期,面对强大的秦国,东方各国不仅不联合抗秦,为求自保还纷纷向秦国暗送秋波。

    ②在淘汰了北京队和广东队后,得陇望蜀的辽宁男篮又击败了广厦队,获得了历史上首个总冠军。

    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学生,我们要勇于实践,不做只会坐而论道的清谈家。

    ④面对卫律的威胁和炫耀,苏武瞠乎其后,严厉斥责了叛徒,坚决拒绝了匈奴人的招降。

    ⑤市北公园有一群年过半百的石锁爱好者,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上百斤的石锁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⑥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国家政权中心的明清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沿用逾500年的皇宫,包括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所组成。

    B.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通过一个送迷路女孩回家的故事,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人性的善良是可以超越宗教和政治鸿沟的。

    C.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使人类彻底地告别了泥板、竹简、羊皮和纸草,人类从此拥有了更加便利的传播和记录知识的载体。

    D. 杜甫的心灵被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以悲悯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田教授年逾古稀,为一介老朽,却仍坚持笔耕不辍,实在令我等后学佩服。

    B.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我们高中生心中觊觎已久的圣地。

    C. 在信的最后,该贸易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道:“经理一职,尚祈屈就。”

    D. 张老师,学生这篇习作请您拜读,如有不妥之处请您不吝赐教,好自为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严羽

    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裾玉珮鹓③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①觚棱:官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 “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 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 “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E. 这首词上片全在叙事,写得哀伤凄婉;下片则纯然抒情,更见情真意切气豪笔健。

    2.本词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急流、瀑布飞泻,发出巨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了赤壁之战时周瑜从容洒脱,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愈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钢,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光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达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传世文献记裁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曾说:“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又说:“若一懈怠,诸事都废,方寸中定有许多牵挂,何处讨个闲来?”《菜根谭》也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你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闲”与“勤”的关系感受和思考,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