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用含有不同浓度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Cu2+浓度(μmol/L)

    0

    1

    10

    100

    1000

    叶绿素含量

    (mg/g FW)

    叶绿素a

    2. 0

    2. 3

    2. 2

    2. 0

    1. 4

    叶绿素b

    0. 4

    0. 5

    0. 5

    0. 5

    0. 4

    A.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B.Cu2+浓度为100μmol/L时,Cu2+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

    C.当Cu2+浓度为1000μmol/L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

    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 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

    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 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或实践活动中,无法达成目的的是

    A.新鲜的葡萄汁中接种一定量的干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酒

    B.消毒后的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C.煮沸冷却的盐水与预处理的蔬菜混合后装坛,用水封住坛口进行发酵

    D.在含DNA的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去除杂质并析出DN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

    B.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片段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抗虫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菌没有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该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其DNA分子执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 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 t2时酶失去活性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过程③至少需要2种酶

    B.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A与B互为等位基因,A与D互为非等位基因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l:1:1: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与Na+和Cl-的跨膜运输有关。当CFTR蛋白结构异常时,会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由图可知,Na+排出细胞与K+进入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

    C.如果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将有利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

    D.CFTR蛋白与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特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蠖体色的影响,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本研究中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来获得相关的数据

    B.位于两个不同区域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相近

    C.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

    D.结果可以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重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

    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某富养化河流的生态修复结构如下图 1,图 2 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106cal.m-3.a-1)

    (1)图 1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分,降解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____________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2)分析图 2,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106cal.m-3.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鱼类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箭头____________中(请在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他莫昔芬(Tam)是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患者长期使用后药效降低,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患乳腺癌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女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2)科研人员测定了初次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 C)和长期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 R)在不同 Tam 浓度下的死亡率,结果如图 1。该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 Tam 的患者癌细胞对 Tam 的敏感性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细胞系 C 和 R 的氧气消耗速率及葡萄糖摄取速率,结果如图 2。

    ①由该实验结果推测,由于细胞系 R 的有氧呼吸能力___________,无氧呼吸能力_________,从而促使细胞摄取葡萄糖速率明显提高。

    ②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最新研究发现,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请分析回答:

    (1)当尼古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一种_______,此时的神经细胞膜所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的功能。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3)为验证尼古丁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和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 3 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立即开始计时,测定 1 小时内两组鼠的胰岛素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两条曲线注射尼古丁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组”或“乙组”)。

    (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空白图中尝试画出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图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铝在土壤中常以铝酸盐的形式存在,可造成土壤酸化而影响植物生长。铝能抑制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破坏根组织。某植物甲的根毛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苹果酸通道蛋白(ALMT),该通道蛋白能将苹果酸转运到细胞外来缓解铝毒。可将控制ALMT的基因导入不耐铝的植物中,最终获得耐铝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运载体上出现的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用表中的限制酶切割DNA后能形成相同黏性末端的是_____。

    限制酶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EcoR I

    G1AATTC

    BamH I

    G1GATCC

    HindIII

    A1AGCTT

    Xho I

    C1TCGAG

    Nde I

    CA1TATG

    Sal I

    G1TCGAC

    (2)欲获得ALMT基因的cDNA,科研人员从_______细胞中获取总mRNA,在相应酶作用下获得多种cDNA,再利用ALMT基因制作出特异性________,通过PCR方法得到ALMT基因的cDNA。

    (3)启动子是_______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ALMT基因的启动子有两种类型,其中α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在酸性土壤的诱导下表达,β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高效表达而无需酸性诱导。在获得转ALMT基因耐铝植物时应使用_______启动子,不使用另外一种启动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转化法,首先将ALM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再通过_____技术成功获得了耐铝植株。若将一株耐铝植株与普通植株杂交,得到的后代中耐铝植株:普通植株约为3:1,则可判断这株耐铝植株细胞至少转入了_____个ALMT基因,转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若使这株耐铝植株自交,后代中耐铝植株:普通植株约为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

    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 均为野生型,F1 自交,测定 F2 水稻的___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 122 株,窄叶突变体 39 株。据此推测该性状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窄叶性状是____________性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 2 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 F2 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 36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 35 次为 T,基因Ⅲ的 21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 TT 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 群体野生型 122 株,窄叶突变体 39 株,仍符合 3:1 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