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7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 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 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齐国任国君,你

    A. 可以不去朝觐周王

    B. 可以在齐国征派赋役

    C. 不用随从周王去打仗

    D. 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制内阁运行的基本原则有

    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

    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内阁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由国王任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 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 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 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不结盟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

    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冷战格局的加剧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两极格局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 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 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 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 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根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铁幕演说、关贸总协定、华沙条约组织

    C.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D. 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 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C. 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 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1页)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A. 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 生产技术的革命

    C. 生产方式的革命

    D. 社会关系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 反对世界大战

    B. 倡导民主科学

    C. 宣扬实业救国

    D. 维护领土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A.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写到:“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有

    A. 自由主义开始盛行 B. 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C.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D.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资本主义工业,经过国家几年来的利用、限制和改造,大部分已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逐步地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掌握……共产党组织或多或少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各项改革。”这表明

    A. 私营资本主义完全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

    B. “共产党组织”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监督和领导作用加强了

    C.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社会国情相适应

    D. 通过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公共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轮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 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 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 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汉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元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哪一国家的法律?这部法律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运用什么手段来限制国王的权力?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4)通过对上述材料中法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观察下面三幅图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据材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重要特点?请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说明这一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糜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

    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