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小作文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笑(nì)   怪诞       瘦骨嶙峋.(xún)     叹为观止

    B. 绥.靖(tuŏ)  吞噬       即物起兴.(xìng)   不言而喻

    C. 谀.词(yí)   缄默       日薄.西山(bó)     莫衷一事

    D. 涟漪.(yī)   亵赎       相形见绌.(zhuō)    恼羞成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蝈蝈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B.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C. 她谈笑从容,对.答.如.流.,使得这些青年主妇们,也不能轻视她的聪明美丽。

    D. 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蝉房蚁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场。

    B. 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特点。

    C. 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里刚好摆了几本无缘一读而慕名很久的名著。

    D. 你真是一个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好学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的美处是一种微笑般的美处,所给我们的乐处是一种温和的乐趣。

    ②因为竹的可爱处在纤瘦,所以画在画上时只须两三枝,即已足够,正如画梅花的只须画 一枝。

    ③人的爱竹,爱的是干叶的纤弱,因此植于家中更多享受。

    ④纤瘦的竹枝最宜配以怪石,所以画竹时,旁边总画上几块皱瘦玲珑的石头。

    ⑤竹树以瘦细稀疏为妙,因此种竹两三株,和一片竹林同样的可爱,不论在园中或画上。

    A. ⑤②④①③   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B. 道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C. 你要是走过淮河,乘着轮渡,轮渡扯着呜呜咽咽的笛声,就有些像这种固定不变的东西。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湖上吟

    (宋)章甫

    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

    湖水欲平风作恶,秋云太薄雨无凭。

    近人白鹭麾方去,隔岸青山唤不譍。

    好景满前难著语,夜归茅屋望疏灯。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游湖之初,听到笛音与菱歌,寻声望去,吹笛的人,载着歌者的小船,其实 就在前面不远处。

    B. 颔联写湖面上风起了,湖水吹皱,天空飘着薄云,不可能下雨。

    C. 颈联写游人之稀少,湖面之空阔。

    D. 尾联“难着语”是说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对偶的问句发端,连发两问,写出了游湖的情趣。

    B. 颔联描摹景物十分工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C. 末句“望疏灯”言尽意不尽,韵味无穷。

    D. 全诗记游湖的印象,前六句写湖上见闻与情趣,末两句抒发感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凭①举孝廉,出都,负②其才气,谓必参时彦③ 。欲诣刘尹④,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⑤,处之下坐⑥,唯通寒暑,神亨不接。张欲自发无端⑦。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 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长坐,清言弥曰⑧,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⑨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⑩。”张还船,同侣问何钋宿,张 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⑪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⑬称善,曰:“张凭勃窣⑭为理窟⑮。”即用为太常博士。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张凭:字长宗,吴郡人。为乡闾所称。太守以才选举孝廉,试策高第,为惔 所举,补太常博士,累迁吏部郎、御史中丞。②负:倚靠,仗恃。③参时彥:参,参与,加 入。时彥,当时有才学之士。④刘尹:刘惔,字真长,官丹阳尹,故称。⑤料事:料理事务。

    ⑥处之下坐:把它安排在下座。⑦自发无端:自发,自己引发话题。端:头绪。⑧弥日:整 天。⑨正当:即将,将要。⑩抚军:指简文帝,曾任抚军大将军。⑪传教:郡吏,传达教令 者。⑫太常博士:官名,定礼仪,行礼时导引帝王等。⑬咨嗟:赞叹。⑭勃窣:形容才华由 内而外迸发而出。⑮理窟:富于义理,集于一身之意。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其才气   B. 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C. 张笑/而不答   D. 即/同载诣抚军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诣(______)

    (2)延(______)  

    (3)遣(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

    (2)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山气日夕佳,_____。

    (4)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

    (6)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8)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 土

    宁新路

    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 老得发黄,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 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我担心老成这般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墙,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 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

    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 法很生气,我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你是不是打算 你住几年,就不管儿孙了?!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 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 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 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 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房子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 年多了,如今他的孙子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个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死寂、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了,其实不然,如若泼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 刻就会变得灵动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 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 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 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 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 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 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 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 和雨水。

    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 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有被埋到这片 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 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抽绿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 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散发着乳香呢!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 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雪雨霜,无不经受了数

    不清的践踏和摧残,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魔鬼,被 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 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水、电、雪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 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5 月 28 日)

    1.文章从内容看分前后两个部分,请概括前一部分的内容。

    2.文章后一部分写出了“旧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赏析下面句子。

    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抽绿芽,哪像耕耘了几 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散发着乳香呢!

    4.文章为了表达丰富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或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经典

    梁衡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 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 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 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 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手轻轻一拍就碎,它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 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莎士比亚有许多 话,简直就是大白话,比如“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还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

    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话被人千百次地模 仿。就是《兰亭序》也是在一次普通的文人聚会上,王羲之一挥而就。当然,经典也有呕心 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 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就常想起它,提起它,借用它。它 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 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上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比如教师一遍一遍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造 就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因为只有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像伽利略发现了重力加速 度,像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才算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唐诗、宋词、元曲,书法上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 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 “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我们回望历史,就会看到这些高峰,它 们是一个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 后人时时地想起、品味、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翁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

    比如我们现在写古诗词,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李白、李商隐、李清照的神韵,岂止唐宋,就是郭小川、贺 敬之也无法克隆。时势异也,条件不再。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 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挖掘。 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绣出鸳鸯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经典不只是一双锦绣鸳鸯,还是一根闪闪的金针。凡经典 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观点、立场、方法、思想、哲理的内涵,唯 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理性之树常绿。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 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 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饱经风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爱 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 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一 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略有改动。

    1.文章以“说经典”为论题从三个方面论述经典,请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2.文章在论述成为经典的条件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进行论证,请举例分析。

    3.纵观全文,对于经典的论述,作者主要是围绕“重复”进行讨论,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 说说你对“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中“重复”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有关图章材料,写一段介绍“图章”的说明性文字。要求:150 字左右。

    [材料一]用小块的石头、木头、金属、树脂等做成的东西,底下一面多为方形或圆形, 刻着姓名或其他名称、图案等,用来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作为标记。

    [材料二]印章篆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从春秋战国时起,到今天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图章最初只是一种凭信的记号,后来则于做凭信记号之外兼为一种艺术。

    [材料三]旧时图章使用有一套严明的制度,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袟卑者曰 鈐记,非永久性的机关曰关防,秩序井然。私人印信,纯然是国粹。在小小的 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鎦,或铁线或九叠,十分有趣。 明清以后,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 或直抒胸臆。

    [材料四]  旧时,签支票、立合同、掣收据、填证书文书,以至于收受信件包裹,无一不

    需盖章。在字画上盖章,能使以黑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 而格外生动,有画龙点睛之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最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