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笑/梦   军/心病   /瞠目  开/落不羁

    B.服/职   减/刀面   杜/住  心/半身不

    C.笨/罢   烙/羊肉   罪/职  枪/力能

    D.漠/追   生/国子   鲨/纶   铜/名昭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  寒喧  一炷香  矫揉造作

    B.赝品  斑斓  椭圆形  不寒而栗

    C.歆享  厮打  乌蓬船  惘然若失

    D.沧海  谬种  不更事  一愁莫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容易把不经之谈当作新闻。这种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大,造成的影响更广泛,后果更严重。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似乎又很难超越。

    C.被紧急安排到家属休息室处理医患纠纷的肖处长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闹得沸反盈天,她知道事情有些不好办了。

    D.针对市域三圈层,市政府提出了“头雁高飞、中雁竞飞、尾雁快飞”的口号,如果三圈层的市县能用好政策,大胆创新,那么赶上一二圈层,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有可能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一次盛况空前的世界互联网领域的高峰会议,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盛会。

    B.这款高清机顶盒采用了最新技术,具有收看电视、点播视频、高速上网、可视通话和运行稳定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

    C.在电影《鸿门宴传奇》中,导演李仁港反复暗示的人生道理就是:谁都是棋子,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也没有谁是真正的输家。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寄钱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

    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要寄寄100元就够用了。

    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这天,乡邮员又来了,母亲正在屋后的菜园里割菜,邻居大妈一连喊了几声,母亲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员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成刚寄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说,乖乖,2400元哩!人们闻声都聚拢来,这张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钦羡。

    母亲第一次收到儿子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给儿子写信。母亲虽没上过学堂,但当过村小教师的父亲教她识得些字,写得些字。母亲的信只有几行字,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回来?说好一个月只寄100元。一年只有1200元啊。成刚回信说,乡邮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而着急。成刚还说他工资不低,说好每个月寄200元的,用不完娘放在手里也好应付急用呀。

    看完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只短短几句,说成刚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成刚因单位一项工程工期紧脱不开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二十多天后,成刚收到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成刚先是十分吃惊,后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母亲,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上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钱也不要。

    一天,成刚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老乡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乡邮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哩。

    成刚听着听着已泪流满面,他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1.下列对于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母亲执意不肯去城市,不仅仅是城里太吵住不惯,更主要的是放不下长眠地下的父亲。 

    B.母亲打心眼儿里为儿子的孝心高兴、激动,但是,生活在乡下的她难免有些固执,因此才有了退钱的情节。

    C.小说的矛盾冲突设置比较巧妙,儿子很有孝心,在母亲叮嘱要一月一月寄钱之后,由于害怕忙忘了,还是一次寄了。而这恰恰与母亲没有言说的心思构成了矛盾。

    D.作者一面写母亲对儿子的爱,一面写儿子对母亲的孝,整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人胜,主题更是感人至深。

    E.小说围绕城里的儿子给乡下母亲“寄钱”的故事,活脱脱地写出了母亲这一形象,赞美了现实中一切为孩子着想的平凡母亲。

    2.小说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第三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小说结尾“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这句话的含意?对此你有怎样的领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目前市场上的大豆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被转入了某种基因,让大豆具有了抗虫害的能力,这样便于田间管理、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保护和农民有好处,对消费者则没有明显的好处。这类转基因作物有时被称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

    最近美国批准了一种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这种转基因大豆的油酸比现有的任何大豆的油酸含量都高,榨出的油很稳定。不必为了稳定而进行化学加工以致产生有害的反式脂肪酸,而且另一种有害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降低了20%。像这样改良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能让消费者直接体验到转基因的好处的作物,称为第二代转基因作物。

    抗虫害转基因大豆是用“加法”研发出来的,即转入一个外源的新基因。高油酸转基因大豆则是用“减法”研发出来的,让大豆种子中与脂肪酸的合成有关的一个基因不起作用,称为让基因的表达“沉默”。国内一家一贯抹黑转基因技术的报纸把基因沉默技术称为“新一代转基因”,声称“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已经转向,正从挑战天然和违背自然的发展思路转变到‘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的框架中”。

    实际上,基因沉默技术并不是什么新一代或第二代转基因技术。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西红柿,为了避免西红柿成熟后皮不变软不利于运输、贮存,就采用了基因沉默技术。西红柿的皮变软,是因为其中的一种酶把细胞壁中的胶质给分解了。生物学家们把编码这种酶的基因克隆出来。然后合成一个和它相反的“反义基因”。把“反义基因”转入到西红柿细胞中去,会干扰原来基因的活动,让它再也没有办法合成该种酶,这样就可以等到它自然成熟了再采摘,这样,既好运输又好吃。由于转入的“反义基因”只干扰这种酶的基因,不会干扰其他基因,因此转基因西红柿的营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基因沉默技术采用“减法”要比使用“加法”的健康风险更低。人们主要担心,给作物转入新的基因,生产的新蛋白质会不会有毒副作用或引起过敏。而采用基因沉默技术不让某个基因表达,或者采用基因剔除技术把不想要的基因去除掉,能改变植物的性状。有时候,降低已有基因的表达也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些做法都没有引入新的基因,因此也就不用担心新蛋白质会有问题。此外,还有别的方法让转基因变得更安全。例如,如果要引入新基因,可尽量转入其他可食用作物的基因,就不用太担心它生产的新蛋白质能不能吃了。

    我们还可以让转入的基因不只在非食用的部位表达,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就是只让抗虫害基因在非食用的部位表达。所以即使你对抗虫害基因的产物的安全性有疑虑,也可放心食用,因为在米饭中不含该产物。采用这些技术研发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转基因作物就是不安全的,只不过安全风险更低而已。一位经济学教授说,不管是“基因插入”还是“基因沉默”,“后果都是不可预知的”。我不知道为何这位经济学教授自认为比生物学家更懂“真正的生命科学”。对要插入或沉默的基因的功能,生物学家都有透彻的了解,转基因的结果通常是可以预知的。而且,为了避免出现未预料的结果,还要通过生化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其安全性,采用的是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如果对这些实验的结果也要怀疑,那是在怀疑整个食品安全检验体系,而不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被确认的对健康不利的一个例子,反倒是杂交技术曾经培育出对健康不利的品种,由于未经检测就上市,后来发现问题了再召回。不知为何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对没有受到同等的严格管理并且出过问题的传统作物反而那么放心?

    1.下列各项中,对“基因沉默技术”这一概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改良食物的营养成分,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能让消费者直接体验到转基因作物好处的转基因技术。

    B.基因沉默技术即美国新推出的第二代转基因新技术,与第一代转基因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尊重天然,服从自然。

    C.基因沉默技术就是不让或降低某个基因表达,或者采用基因剔除技术把不想要的基因去除的一种基因技术。

    D.利用人工合成的反义基因去干扰原来基因的活动,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以此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基因技术。

    2.文中作者支持使用转基因技术,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其理由的一项是

    A.生物学家对要插入的基因或需要沉默的基因的功能,有着透彻的了解,其结果通常是可以预知的。

    B.对转基因作物,会依据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通过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来检测其安全性。

    C.现在已经有了多种方法让转基因技术变得更加安全,从而降低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

    D.杂交技术也曾培育出对健康不利的品种,有的未经检测就投放到市场,以致发现问题后只得召回。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插入来获得新品种,而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则使用的是基因沉默技术。

    B.人们之所以对转基因食物感到担心,主要是害怕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新蛋白质有毒副作用,或引起过敏。

    C.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对生产者有好处,也有利环境保护,但没有改变原有蛋白质结构,对消费者没有多少好处。

    D.转基因作物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来研发新品种,是因为原来的转基因作物改变了植物的性状,不够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而元、恺君子之朋   进:进用

    C.善人虽多而不也    厌:讨厌

    D.为人君者可以矣   鉴:借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惟君子则有之。故何哉   皆出于此乎

    B.君子不然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纣亡国     犹不能不之兴怀

    D.自古为朋多且大      秦无亡矢遗镞

    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朋党论》)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前后两层的大意。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申之以孝悌之义。

    (6)故木受绳则直,  

    (7)天下云集,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从以下四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陶渊明  徐志摩  桑迪亚哥  巴金

    示例:苏轼——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这样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一个奋斗方向,它使你任何一个时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