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许多民主政治的形式。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

    A.公民大会制度            B.陪审法庭制度

    C.首席将军制度            D.五百人会议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梭伦改革前夕贵族之间的激烈辩论》,这一图片反映出(    )

    A.雅典民主政治呈现繁荣

    B.贵族内部对于社会变革分歧较大

    C.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占据主导

    D.平民普遍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秦军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

    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商鞅要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主要目的是(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策.秦策一》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上述言论出自(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叶适《旧学纪言》卷十三称:“刘、石、苻、姚与夫慕容,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拔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材料反映了鲜卑族解决统治问题的核心应该是(    )

    A.如何缓和阶级矛盾              B.如何统治汉人

    C.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D.如何发展封建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促进民族融合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

    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900年来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探讨可分为三个阶段,南宋至晚对晚清对王安石的变法的评价反映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时间段

    代表性言论及评价概述

    南宋至晚晴

    (朱熹)斥王安石新学“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刑名度数”

    通过评议王安石变法来达到“崇道德而黜功利”的目的,变法成为宣扬义理道德观念的“反面教材”

    20世纪前半叶

    对变法的动机和性质,三种代表性意见;对变法代表的阶级,有五种认识;反变法派与变法派的斗争,四种意见

    20世纪后半叶

    变法是两宋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

    变法派与反变法之争不是阶级路线之争,而是政策性的分歧

    A.阶级斗争史观

    B.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C.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

    D.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俨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B.全体民众信仰天主教

    C.封建国家体制不够完备

    D.天主教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穆罕默德·阿里于1805年登上了埃及的最高政治舞台,他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但不包括(    )

    A.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         B.马木鲁克控制着国计民生

    C.西方列强对埃及虎视眈眈        D.农民对阿里政权极度不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    )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盗匪

    C.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

    A.军事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

    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

    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很大损失

    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明治维新中“和魂才洋才”的观念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国际化  B.西方文明的日本化

    C.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西洋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一4-分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据材料一、二,概况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1分)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2分)其理由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反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什么?(2分)形成“三冗”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出两个人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四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五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6分)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