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9 题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放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机构有所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汉时期则用“若干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史”。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消亡     B.官僚体制确立

    C.粮食产量剧增     D.爵位制度废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成祖说:“昔汉制,商贾技艺毋得衣锦绣乘马,朕审之久矣……况商贾之士,皆人民也,而乃贱之,汉君之制意,朕所不知也。”这一认识

    A.影响了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B.说明汉代以来的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导致了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  

    D.力图强化自商周以来的工商食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到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区。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族社会与科举考试有必然联系 

    B.科举制度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

    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必然联系性  

    D.世家大族否定科举制的垄断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论雅典民主政治》一文指出,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再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收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上述规定,实质上反映出古代雅典

    A.抑制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  

    B.城邦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C.法律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D.将保障民主作为最终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6世纪初时,雅典的贵族家庭可以通过给死去的亲属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权势,但到了公元前6世纪末时,有一条法律规定说,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这种变化体现了古代雅典

    A.法律保障了民主制实行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公民社会日益趋向完善              D.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 公共事务的意识           D. 参政议政的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学者在一本书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黄金白银的流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C.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32年,南卡罗莱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了反对执行联邦政府的关税保护法的法令,联邦一面施加军事压力,一面又表示逐步降低关税,该州最终撤销了这一法令。这说明

    A.工业革命降低了美国的关税税率

    B.联邦政府主要维护北方的经济利益

    C.联邦权力的扩大受到州权的抵制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力,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了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是国与国之间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流行,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A.工业革命在欧美的逐渐扩展  

    B.提倡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中国棉纺织史稿》统计,华北的天津、芝罘、胶州、秦皇岛等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的净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表格信息可知

    年份

    洋纱

    国纱

    共计

    %

    %

    (1担=100斤)

    1894~1898

    315.278

    93.7

    20.853

    6.3

    336.531

    1899~1903

    442.955

    92.1

    37.866

    7.9

    480.821

    1904~1908

    533.529

    89.4

    63.397

    10.6

    596.926

    1909~1913

    581.433

    80.1

    144.757

    19.9

    726.190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 

    B.洋纱输入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明显增加

    D.洋纱输入制约了民族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词,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括了种种旧俗之外的新事,使外洋飘来的东西在朦胧中减杀了腥膻气和夹生气。比之上一个世纪,‘以夷变夏’这个古老而又刺激过许多人神经的命题似乎已经在国人的灵魂和感情中越来越淡化了。”据此可以得出

    A.近代中国的民众已接纳了外洋习俗  

    B.旧习俗已违背了近代化潮流

    C.西方文明与中国旧习俗已完美融合

    D.外来文明冲击了中国旧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甲午战后,严复谈到:“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D. 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典型说明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2013年3月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又称“财政契约”,以加强各成员国的财政纪律。这主要反映了

    A.欧盟在维持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B.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由经济联合过渡到政治联盟

    C.欧洲在实现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D.欧盟排除内部纷争推动世界多极化稳步向前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会搜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呢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收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的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中药的整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付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三  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有线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使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100根纱线……并且,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宗教神学的内容有何特点?试举两例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2)材料二中,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的“大不相同”是指什么?同贵族进行的“新的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说明其如何“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  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请回答: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