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

    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以上这六句话摘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所刊登的《最高领导人对青年所说的9句话》一文。请任选两三句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题材不限,不要脱离所给材料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他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一则通知的片段,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学校将应邀XX大学民俗学王德教授,举办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内容主要牵涉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的风俗等。本次讲座于9月16日下午2点在校体育馆举行,拜托同学们准时莅临,享受这顿文化大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尽管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略显生硬,人物形象的刻画也 不够立体,但是,     ,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没有像以往的好莱坞大片那样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全人类自发的、共同拯救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故事。受其影响,我们的科幻小说不会只在小圈子内部      ,伴随着对影片原著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热议,一批新近亮相的国内中青年作家的科幻小说也纷纷登上热销榜,一派    。眼下,刘洋的《火星孤儿》、陈楸 帆的《人生算法》、江波的《机器之门》等科幻新作纷纷出版。第四届科幻春晚开展得很好,被科幻迷们        。主办方"未来事物管理局”邀请了20多位海内外的优秀作家,以“故乡奥德赛”为主题,请他们为故乡写一篇科幻小说或者对“故乡”进行解读。(  ),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力作,那么在视野边疆的拓展、题材手法的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的本土科幻小说,也可视作中国正借助流行文化铺展“仰望星空”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读者不断突破对未来想象边界的工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B.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

    C.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提高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D.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不仅增强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也被有效提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瑕不掩瑜  孤芳自赏  生机勃勃  津津乐道

    B.瑕不掩瑜  顾影自怜  朝气蓬勃  津津乐道

    C.瑕瑜互见  顾影自怜  生机勃勃  夸夸其谈

    D.瑕瑜互见  孤芳自赏  朝气蓬勃  夸夸其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B.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流浪地球》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C.如果说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流浪地球》

    D.如果说《流浪地球》的里程碑式意义溢出了科幻的类型边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教” 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经解》之中:“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作为孔子诗教的目标,是指用“以诗化民”的方式,来培育平和、理性、通达的人格,并由个体上升至国家、民族、天下,意在构建一种雅正中和的社会范式。

    孔子把诗教作为一种人文教化的途径,对《诗》之义理加以阐发,奠定了儒家诗教观念的原初意蕴。孔子不但在教育主张上提倡诗教,而且身体力行地从事诗教传播活动。《论语·泰伯》云:“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在礼乐教化之先,是通向礼乐教化、成为仁人君子的基础和起点。孔子之贡献在于,使记录了敬神祭祖、讽诵王德的王官之诗同时成为开启后世思想观念的学术之诗。儒家学人在以诗为教的论诗、释诗的传播活动中融入了儒家的道德理想,诗教遂成为一种学术和思想观念。

    以情感为立足点的诗教不同于仅化教条的政治说教。情感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能深入人心。王一川说:“从‘诗教’的提出和目的,还应当看到中国古代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有关社会和睦、忠信、孝悌等伦理训诫,不宜直接以强制方式或生硬方式去实施,而需要借助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的魅力感染方式来委婉地传达,也就是在‘温柔敦厚’中达到伦理劝诫的效果。”春秋时期的孔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孔子评价《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中可以看出诗教所秉持的情感,认为“哀”与“乐”都是正常合理的情感,但不是个人欲望的无度宣泄,而是合理情志的理性表达,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启发。“诗”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营造诗意人生与趣味生活、培养高尚人格与高雅情调的资源和途径。如《论语·先进》中,孔子对于曾皙所描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人生理想尤其赞赏。相比出将入相的人生价值追求,孔子的教化观念更强调的是把生命价值落实到对宇宙人生的真实生活场域的体验和感受之中。

    正因如此,先秦儒家文化从诗教出发,并由儒家后学们于社会、文化、政治领域对此不断阐释与生发,民族和家国的文化走向才不至于失范和堕落。

    先秦儒家以诗为教、以诗怡情、以诗修身的诗教观念可以为学诗者在人格修养和审美趣味方面起到导航作用。诗教的教化方式符合人类终极关怀的情感需求和美善合一的审美观照,时至今日,儒家诗教的传播和推广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文化传播中的“变”与“常”之关系,同时更应明确当今诗教文化发展在继承与革新上所应当遵循的原则,正如《文心雕龙·通变》中赞语所言:“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这种融通古今的对待文学发展的观点,仍可为今日的诗教传播导航指引。

    (摘编自杜婕欣《以诗为教——论先秦儒家的诗教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教”由孔子提出,主张用“以诗化民”的方式达到“温柔敦厚”的目标。

    B. 孔子特别重视诗教,把它放在礼乐教化之先,认为成为仁人君子应该由此做起。

    C. 诗教以情感为立足点的教化说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在孔子时代已经确立了。

    D. 诗教并不压制情感,但强调情感宣泄要有度,注重自我价值的启发和怡情修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阐明先秦诗教的理念,确定了全文的总纲,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 文章三、四两段分别从诗教的方式和诗教的作用两个角度对诗教进行了阐述。

    C. 作者引用曾晳的话语,是为了强调诗意人生的营造,否定出将入相的人生追求。

    D. 文章阐述儒家的诗教途径,目的是为学诗者和今日的诗教传播提供方向和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教先通过《诗》培育个体的人格,再扩大范围,从而构建起理想的社会范式。

    B. 王官之诗成为学术之诗,儒家道德理想才传播开来,诗教遂成为一种思想观念。

    C. 我们民族的文化从没有失范和堕落,是因为从孔子时代就开始的诗教起了作用。

    D.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诗教在继承与革新上的原则,当今的诗教文化就能兴盛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稻  香

    符浩勇

    李群忙完应酬,从亿丰商厦出来时已是晚上八点。他驱车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里并不平静。刚才酒桌上同行的话还响在耳边:这些年,市县里只要有人进了省城站稳脚跟,你就无法摆脱市县来人的烦扰或者纠缠。你帮他把事办了,孝敬菩萨的话也会说;可要是帮砸了事,当面甩脸就走人。

    他正步入中年,已是省城商业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就拿这次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来说,应聘者各显神通,各个渠道途径的招呼铺天盖地,应接不及。而二十多年前,他只身来到这座城市,却是举目无亲……

    那年,家乡遭荒,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来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他在家乡当过知青,会帮忙的。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道别,他动情地说:“等我在城里站稳脚,就回来接你。”稻香却婉拒了:“你进城去了,就好好为前程奔,别惦记我了。”说罢转身就走。他没有去追她,却暗暗下了决心,在城里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待她,就像他曾发誓不会忘记秋天田野的稻香。

    次日,他挤上客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好不容易转折打听到一家门牌下。他敲开门,门里挤出一张中年男人的长脸,警惕地盯着他:“你找谁?”他说:“我来找贾良,他在我们家乡当过知青……”那张长脸皱了皱眉说:“贾良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他急忙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长脸回答说:“城里这么大,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哪里去找他,你还是回家去吧。”说罢关上了门。他提着行囊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在宽阔繁华的街上,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出来时,他只带了单程的路费,只得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去找工作,准备先挣回家的盘缠。他走过几条街道,问了好多家店铺,找工都没着落;饥肠辘辘,看着店铺里熏蒸出笼的包子,他记起了家乡田野的稻香。忽然,他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哭着,看样子显然是迷了路,一副又饿又怕的样子。许多人停下来看她,却又都走开了。他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稻香上山打柴迷路的情景,就上前去,用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块烧饼给了她。女孩不哭了,跟着他又拐过一个街口,却说不清家到底在哪里,他正焦急,女孩的父亲突然从天而降,问清缘由,对他谢天谢地。他已身无分文,正犹豫索要回家路费,没想到女孩父亲问:“你是进城找工的吧?要不到我们公司来干吧。”他喜出望外,差些流泪跪了下去。

    在公司,他的勤勉和上进,很快在对外营销方面独当一面。在兼并一家公司时,他在一张人员花名册上看到了贾良的名字。起初他还想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等到真正见到贾良,居然正是当初自己刚进城时敲门后见到的那个长脸的中年男人。贾良见到他时,脸上也“唰”地红透了,不敢正视他。哦,当初他为何不愿意相认?是怕会给他带来麻烦,还是像稻香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情比纸薄。而偏偏在这以后,他就是贾良的上司,虽然同在一家商厦里上班,在各种场合常常逢面,但却形同陌路;有好几次,他感觉到贾良似乎要跟自己和解打破僵局,但一想起当初的境遇,就懒得理睬他……

    如今二十年过去,李群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了一个温馨而安逸的家庭,妻子勤勉贤惠,女儿争气上了大学。尽管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滚爬,疲于奔波,但每当驱车回到居住小区,看到楼上亮着柔和灯光的窗户,还有妻子倚窗期待的身影,他就感到无限幸福和温暖。

    他开车缓缓滑进车库,刚走出来,有个女孩就上前拦住他。他认为是为这次公司招考找他的,故作惊讶地问:“你找谁?”

    女孩说:“我来找李群叔,是我娘叫我来的,我娘叫稻香。”他凝眼一怔,仿佛看到稻香轻盈的身影。刚进城两年时,他回家乡,还带了城里的礼品去见稻香,她却已经嫁人了,山里的风霜削走了她的俊俏;她衷心祝贺他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再后来,母亲过世,他就很少回家乡了。这些年因为业务忙于应酬,一次次盛宴的记忆荡然无味,也早忘却秋天田野的稻香。现在莫非家乡又遭了灾,稻香才想起了他,让女儿来投靠他?眼下已不是二十年前了,农民工涌进城来,就业机会竞争激烈。况且找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住多长时间?家里的房间也不宽敞。他不动声色地对女孩说:“李群已经不住这里了,他早搬走了。”女孩急问:“那他搬到哪里去了?”他说:“在城里,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你找不到他的,还是回家去吧。”刚一说完,他就觉得这句话似曾耳闻,竟出自自己的嘴里。

    女孩向他道谢准备离去。他忽然想起这与多年前自己来找贾良时的遭遇是何其相似。贾良鄙视他的那副嘴脸在心里生了根。贾良早已退休了,他却始终都不原谅他。而现在他怎么也成了这样!他心里一抖,记起稻香当年的温情,对女孩说:“我刚才没认出来,我就是你李群叔;先进家里住下吧,进城找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女孩听了,向他嫣然一笑,说:“李群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这次家乡要修大桥,我回去一趟,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

    他听着很羞愧,一脸窘态。待女孩走后,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接到家乡一个庆典请柬,他原打算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但此刻他决计了,不管多忙也要回一趟乡下去。

    (摘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同时运用心理、语言描写和反衬等多种手法对李群形象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B.小说以“稻香”为题,因为“稻香”既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又是主人公思乡情绪的寄托,更象征李群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温情、宽厚。

    C.“你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娘让我给你带土特产来了。”小说这一安排使故事情节陡起波澜,侧面展示了稻香的美好品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李群决计回乡做了铺垫。

    D.小说穿插回忆了李群进城碰壁的遭遇,为下文写李群内心世界的变化作了铺垫,同时与稻香的女儿进城寻人的情节相照应。

    2.结合文本,概括李群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中两处划线的人物语言几乎一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摘编自《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使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某反欺凌网站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摘编自《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摘编自《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摘编自《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提及的面对校园欺凌的的做法是相同的。

    C.从材料三来看,不同成绩的学生中,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不同体形的学生中,体形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三种易受欺凌的群体类型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①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明州苗振狱起,往治之,末杀其罪。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发敛、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后因吕大防之荐,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②。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号《正蒙》,又作《西铭》。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B.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C.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D.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的合称。《三字经》中就有“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B.吉即“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中黄道六神值日之时,此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这种择吉文化早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太常,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之官。秦朝设置时称奉常,为九卿之一,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

    D.孔子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先师庙等,是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其中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和云南建水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载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他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寻佛、道学说,最后专心儒学。

    B.张载在学术思想方面尊崇礼教,以德为贵。著有《正蒙》和《西铭》,被世人尊称为“横渠先生”。

    C.张载任职期间,颇有政绩。他在转变民间风俗、关心民众疾苦等方面都身体力行,淳祐年间赐谥明公。

    D.张载是一个为学不为官的人。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死后翰林学士许将等人向朝廷请求给他追加赠恤。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2)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又名子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悲切之意。李白《蜀道难》中的“ __________”和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都借此意象表情达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