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3 题
  1.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 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的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

    A. 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 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 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 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

    A. 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 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较强

    C. 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该材料反映罗马法

    A. 注重证据,讲究公正

    B. 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

    C. 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

    D. 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 本质是以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 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 为发达国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章

    A.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

    A. 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 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

    C. 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 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D.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马歇尔强调,如无大量额外的援助,欧洲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美国的责任“应该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这个演说发表后,很快被舆论界称之为“马歇尔计划”。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公开赞扬马歇尔演说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并呼吁美、英、法三国联合起来。法国总统奥利奥尔向新闻界透露,法国准备“毫不迟疑”地参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材料二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宣布,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以及同联邦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行动”。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戴高乐言论集》

    (1)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