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

    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

    B. 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C. 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

    D. 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3年,美国政府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由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实施联邦农产品储备计划,农场主储备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建造仓储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 调节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B. 加强资源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C. 提高国内需求以恢复社会经济

    D.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府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A.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 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 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 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 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 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

    A. 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

    B. 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 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D. 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议论述主题是

    A.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B. 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

    C. 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

    D.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B.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希腊学者伊索克拉底说:“我们甚至在同一天对同一件事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在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不能体现民意

    B.民众决策具有情绪化特征

    C.公民决策缺乏制度保障

    D.公民的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C.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D.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一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王权时代结束

    B. 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C.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B.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C.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D. 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

    A. 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B. 边疆地区力图扩大地方权力

    C. 新疆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

    D. 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即将开始洋务运动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B. 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D. 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 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 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D. 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64年,国务院授权中国盐业总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09年4月,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 所有制的变革

    B. 经营方式的变革

    C. 分配制度的变革

    D. 经济体制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7年7月16日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诞生95周年纪念日,上海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遗址将再一次迎来参观高潮。民主革命纲领与“一大”纲领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

    A. 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 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口的第一次高峰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

    B.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和中国出现人口增长高峰

    C.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D.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促进人口的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C.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②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③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说:“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

    A. 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B. 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 普选建立政权方式

    D. 新型政府运行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提到:二战后,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苏联意识到要善待在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显著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在捍卫威尔逊民族自决观点中,美国人感到需要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的全球扩散。这反映了

    A.二战期间美苏同盟关系

    B.“冷战”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人物

    观点

    1848年

    徐继畬

    南洋诸岛国,苇航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为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瀛寰志略》

    1872年

    李鸿章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1888年

    康有为

    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上清帝第一书》

    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变局”观。围绕“变局”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麓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构想。

    ——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强边防、海防建设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指出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及其对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