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

    A. 台湾

    B. 澎湖列岛

    C. 香港岛

    D. 澳门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5年,各地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时,会场内外布满军警……官员作称颂君主制、诋毁共和制的演说……给每个投票人发500元大洋……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的票正好1993张。材料从侧面印证

    A. 北洋政府倒行逆施

    B. 君主立宪已成国民共识

    C. 共和制不乏拥护者

    D. 民主宪政不适合中国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C. 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30年代。英国曾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其主要目的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扭转贸易逆差

    C.购买中国的丝织和瓷器 D.惩罚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是

    A.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C.中国的文化遭到否定 D.中国的封建制度崩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 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 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 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是

    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C.代表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探搜救国救民的道路

    D.都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

    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对象的变化

    C.革命动力的变化 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一首革命山歌里唱到:“朱毛红军到古田(注:福建省古田县),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革命山歌 (   )

    A.与革命根据地开辟有关 B.与红军长征有关

    C.与北伐战争有关 D.与淮海战役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A.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B.五四运动促成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D.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分配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22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许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

    A. 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

    C.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

    D.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屈辱条约的签订危害了中国主权,加深了民族危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C.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专制政体是多麽不易的一件事。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河南程氏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毛泽东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2)说长征说路上的遵义会议有什么意义?

    (3)长征一结束后,开始了什么新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请你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